詳細解釋 |
中醫外用藥的一種。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煉成膠狀物,塗在布、紙或皮的一面,可較長時間地貼在患處。《後漢書·方術傳上·段翳》:“ 翳 為合膏藥,並以簡書封於筒中。”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本師知病瘡,遣某將少膏藥來,可便傅之。”《水滸傳》第一○二回:“ 王慶 勉強擺到府衙前,與慣醫跌打損傷,朝北開鋪子賣膏藥的 錢老兒 ,買了兩個膏藥,貼在肋上。” 茅盾 《賽會》:“ 老六伯 原先是‘外路人’,在這鎮上的東嶽廟前曠場上賣跌打損傷膏藥,會幾路花槍。”◎ 膏藥 gāoyao[adhesive plaster] 在常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的膏劑,用以塗在布片或紙片上,較長時間地貼在人身上治病。膏藥種類較多,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藥,也稱鉛膏藥,由植物油炸取藥料成分後與鉛丹混合而成膏藥,中藥外用的一種,古稱薄貼,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質,塗在布、紙或皮的一面,可以較長時間地貼在患處,主要用來治療瘡癤、消腫痛等。中醫外科膏藥是運用中藥歸經原則,運用藥物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組成多味藥物的大複方,以發揮藥物的良好效果。早在久遠的年代,中國醫學家就有言曰:"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