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儀範;規範。 唐 李群玉 《湘中別成威闍黎》詩:“至哉彼上人,冰霜凜規則。”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儒家從事於文字……自立經學,舉史氏之遺軌,依《爾雅》之末流,兼循途徑,不失規則。”2. 規章;法則。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九:“在京各衙門,仍照軍民糧運見行規則,刊刷易知單冊,給與納戶,以便交納扣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不講別的,偌大的一個局,定那章程規則,就很不容易。” 魯迅 《南腔北調集·答楊邨人先生公開信的公開信》:“我沒有修煉仙丹,自然的規則,一定要使我老下去。”3. 整齊。合乎一定的方式。 冰心 《兩個家庭》:“隨後,我又同 亞茜 去參觀他們的家庭,覺得處處都很潔淨規則,在我目中,可以算是第一了。” 蕭軍 《八月的鄉村》一:“天的周垂,電光玩笑一樣,接連地拋動不規則的火帶。”◎ 規則 guīzé(1) [rule;regulation](2) 典式,法則,規律自然的規則,一定要使我老下去,絲毫也不足為奇的。——魯迅《答楊邨人先生公開信的公開信》(3) 指在形狀、結構或分佈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齊規則四邊行 規則是規範人類行動的準則;規則的內容不外是設定或規定人類應該做的事情之範圍及執行方法。 在人類社會生活的活動中就已經預設了規則的存在,規則是社會生活的核心部分;沒有規則,社會活動就不可能進行,且不同的規則,形成不同的社會活動。當社會活動進行順利時,參與活動者根本就不感覺到規則的存在。 最常見的社會生活規則有四種:法規(Legal Rules)、道德規範(Moral Rules)、日常生活的經驗法則(Rules of Daily Life)和遊戲規則(Rules of Game)。這四種規則具有不同的性質:法規有強制性,且其強制性是以國家的力量為後盾;道德規範的強制性不如法規,但強於遊戲規則,執行的後盾仰賴輿論、公論或社會組成分子所形成的壓力;日常生活的經驗法則的接受程度視該法則是否有利於生活的便利與圓滿。 社會生活規則的源起主要有二:一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累積了相當多的生活經驗,將這些生活經驗條例化,就形成了規則,如「害人者恆害己」;二是人類為了要讓社會生活進行得圓滿、合理或有趣因而制定的規則,法規、道德規範和遊戲規則大致都是如此形成的。 規則存在的理由或目的主要有:維持社會生活的秩序、合理、圓滿、有趣;提供個人進行社會生活的指引,協助個人在行動前的判斷。 在哲學領域中,探討規則的相關主要問題如下:規則存在的理由何在?為何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需要一些特定的規則?有什麼理由要服從規則?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不服從規則?規則的基本性質為何?各種規則之間的差異何在?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受教育的一個目標,就是要讓他們瞭解和尊重各種規則、學會遵守規則並進而有批判規則和制定規則的能力。因為人必須生活,必須在社會中生活,經驗規則有助於生活的便利,不必自己去重新在錯誤中嘗試學習;法規、道德規範及遊戲規則,都以公平正義為前提,在這個前提下,遵守這些規則,才能使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中,滿足自己的生活。--作者:但昭偉 具有一定形式、規律的。 【造句】工人依一定的間距,很有規則的鋪設枕木。 供大家共同遵守的條文規定。 【造句】遵守交通規則,才能確保交通安全。典式、法則,共同遵守的條文規範。如:「大家應遵守交通規則。」唐.李群玉〈湘中別成威闍黎〉詩:「至哉彼上人,冰霜凜規則。」定式的、有規律的。如:「正常人的心臟呈規則的跳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