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原為 印度 的一般敬禮,佛教徒亦沿用。兩手當胸,十指相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明公 恕齋 ,嘗為 獻縣 令,良吏也。官 太平府 時,有疑獄,易服自察訪之,偶憇小菴,僧年八十餘矣,見公合十肅立。”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集·我的第一個師父》:“善男信女們也個個‘合十讚歎,歡喜佈施,頂禮而散’了。”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這佛像有二尺來高,金光閃閃,滿臉堆笑,雙手合十,瞅著人間。”參見“ 合掌 ”。 合十是佛家問安以表示禮敬的一種方式;把雙掌相合,表示心意專一,所以亦稱合掌,因為兩掌有十個手指,所以稱合十。本是印度古時就已有的禮法,佛教引用之。印度人以為右手為神聖之手,而左手為不淨之手,所以雙手合而為一,則為人類神聖面與不淨面之合一,而能表現人類最真實的面目。佛教中也有把兩掌代表智與行,而十指代表十道,所以合掌禮敬時,手掌應相互密著而不可分離。智是智慧,行是造作的意思,行又稱作業,指一切有情,自朝至暮,自生至死,凡身所動作,口所言語,心所思維,皆稱為行,所以智慧必須藉行來表達才具意義。 十道則為十種善道,據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載,為十種解脫道,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邪見。十道中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若能達成,就是身業清淨;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若能達成,就是口業清淨;至於不貪,不嗔,不邪見之修養,就是意業清淨。若三者修養皆臻至善,則為三業清淨,所以釋氏相互間以合十問安,也有警惕作用。--作者:傅錫壬 兩掌十指在胸前對合,以表示尊敬的一種佛教儀式。 【造句】他雙手合十,誠心膜拜,祈求菩薩保佑妹妹平安歸來。 一種佛教儀式。兩掌十指在胸前相合,表示尊敬。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四.槐西雜誌四》:「僧年八十餘矣,見公合十肅立。」也作「合掌」、「合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