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回贈;回報:~社會|以誠信~消費者。 回饋乃指把系統中某一部分的輸出訊號,直接或間接地送回到其輸入端,構成訊號的流通迴路。在控制系統中,回饋的目的在於改變輸入訊號,以增強或減弱其對輸出的影響。凡起增強作用的,稱為正回饋;起減弱作用的,稱為負回饋。--作者:張錦裕 回贈。 【造句】他捐了一筆錢,回饋母校的教育之恩。 回饋(feedback)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言,反應之後的回饋將產生後效強化作用。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言,回饋有助於訊息處理。從學習動機的觀點言,回饋可視之為學習動機形成的外在原因。在教學歷程中,教師可運用下述兩種方法,使學生得以在回饋中加強學習。1.口頭回饋:在教學時,教師使用最多的是口頭回饋。所謂口頭回饋(或言語反饋)(verbal feedback),是指學生在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之後,教師對他的表現所給予口頭上的讚許或批評。教師在給予學生回饋時,宜遵守以下兩個原則:其一,當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時,無論問題的性質如何,也無論問題是否合理,教師均宜先予以接受。其二,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無論他回答得正確或錯誤,原則上對他敢於回答的行為,先表示接納和肯定。2.文字回饋:所謂文字回饋(written feedback),是指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時寫在作業上的文字。教師批閱學生作業時,不宜只對作業的正確或錯誤做出標示。宜在學生的作業上寫幾句簡單的話,做為回饋。針對學生希望得到教師回饋的心理,教師在學生作業做文字回饋時,宜遵守兩個原則:其一,對作業表現優異的學生,以稱讚的方式給予肯定,藉以維持其學習動機。其二,對作業表現較差的學生,避免只寫消極的批評,而應寫些鼓勵的話語。為教師者給予學生的文字回饋,有時會對學生產生出乎教師想像的心理作用。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回饋英文關鍵字:feedback 參考資料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二版,頁421-422,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回贈。如:「回饋社會」。在傳播過程中,收訊者對發訊者傳遞的音訊,依本身經驗的判斷所產生的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