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惠施的意思

惠施解釋 / 惠施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ㄏㄨㄟˋ ㄕ
拼音 huì shī
簡體 惠施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恩惠。《書經.畢命》漢.孔安國.傳:「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澤惠施,乃浸潤生民。」《吳子.卷上.料敵》:「上愛其下,惠施流布。」
2.施加恩惠。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乾坤惠施萬物遂,獨於數子懷偏慳。」
3.人名。(約西元前370~前310)宋國人。戰國時哲學家。曾任梁相。有辯才,與莊周友善,和公孫龍並為名家的代表。研究萬物同異關係提出小同、大同、小同異、大同 異等概念,及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等命題。著作多已亡佚,其 言行片段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和《說苑》中。也稱為「惠子」 。
詳細解釋
  • 1. 猶恩惠。《吳子·料敵》:“上愛其下,惠施流佈。” 漢 賈誼 《新書·傅職》:“或明惠施以道之忠,明長復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義。”2. 佈施;施恩。《百喻經·見他人塗舍喻》:“虛棄稻穀,都無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 唐 韓愈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乾坤惠施萬物遂,獨於數子懷偏慳。”
  • 恩惠。《書經.畢命》漢.孔安國.傳:「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澤惠施,乃浸潤生民。」《吳子.捲上.料敵》:「上愛其下,惠施流佈。」施加恩惠。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乾坤惠施萬物遂,獨於數子懷偏慳。」人名。(約公元前370~前310)宋國人。戰國時哲學家。曾任樑相。有辯才,與莊周友善,和公孫龍併為名家的代表。研究萬物同異關係提出小同、大同、小同異、大同 異等概念,及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等命題。著作多已亡佚,其 言行片段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和《說苑》中。也稱為「惠子」 。 生平 惠施(出生於約前370年,逝世於前310年),戰國中期宋人,名家學派主要領袖。在先秦諸子中,惠施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是戰國中期頗有作為的政治活動家,另一方面是“百家爭鳴”中自成宗派的著名學者。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區是魏國,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齊和楚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後來回到家鄉宋國,並在那裡與莊子成為朋友。魏惠王死後,張儀失寵,惠施回到魏國。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裡都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因此經常為外交事務 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終年約六十歲。惠施的政治活動經歷和政績表明,他不僅有明顯的法家傾向,而且非常富有縱橫家的風度,惠施是“合縱”抗秦政策的推行者和組織者,享有很高的政治聲譽。惠施在魏國的政治地位之高,駕於“嘗佩五國相印,為約長”的公孫衍之上。 事蹟 在學術上,惠施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著名思想家。他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惠施的著作已失傳,現在只能看到《莊子?天下》所載惠施“歷物之意”的十個結論性命題,即所謂“歷物十事。”他的十個命題,沒有相當深厚的自然科學基礎是不可能提出來的。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的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他的「歷物十事」。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將事物相對面誇大,否定事物本身的穩定性,不承認具體事物的特點。和公孫龍同屬詭辯學中的代表人物,是合同異學說的創始人。除《莊子》外,《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也有對他作為和言論的記載。歷物十事: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南方無窮而有窮。 今日適越而昔來。 連環可解也。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所謂“歷物之意”;“歷”指分辯,治理。成玄英疏曰:“心遊萬物,歷覽辨之。”“意”即《墨經》“以辭抒意”之“意”,指思想上的判定,判斷或結論。 惠施不但是一位卓越的自然科學家,同時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有關“歷物之意”的命題,主旨在於運用自然科學知識論證他的哲學宇宙觀和方法論。惠施和儒家學者不同,他能夠擺脫殷、周宗法奴隸制下的天命神學、祖先崇拜、宗法觀念等一套“敬天地,事鬼神,祭祖宗”的傳統思維模式,而直接探索宇宙萬物本身的發展規律。這標誌著我國古代民族的科學思想水平和認識世界的能力,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有了相當的提高,是春秋戰國時代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惠施的學說能夠在當時產生巨大的影響,與儒、墨、道、法諸家並立於顯學之列的深刻歷史原因。在先秦思想史上,博學多才的惠施主要還是一位“以善辯為名”的邏輯名家。他是當時稱之為“辯者”,西漢以後被視為“名家”的著名領袖。惠施不僅勇於提出“與眾不適”的新見解,而且善於發揮非凡的辯才,頑強地宣揚自己的見解,要人們接受自己的見解。這是惠施名辯之學的顯著特點。 評價 惠施對於我國古代名辯之學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惠施著作失傳,僅存的“歷物十事”又缺乏具體論證,這對於深入研究惠施的邏輯思想帶來諸多困難。但是,惠施是把百家爭鳴中關於理論問題的爭辯進而發展為關於邏輯問題探討的偉大先驅。並且,“歷物之意”的那些命題,不僅是才氣橫溢的哲學議論,而且是思想深邃的名理分析。它無愧為古代邏輯學的重要典籍。在中國邏輯史上,“以善辯為名”的惠施同時是以“善譬”著稱於世。 “善譬”是他善於用“譬”的形式進行邏輯類推。惠施為善譬下定義:“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惠施的“善譬”絕不限於純學術領域,更主要用來論證自己的政治觀點,同時可以反駁對方的觀點。惠、莊“濠梁之辯”世稱妙諦,素為邏輯學家所注意。惠施言行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
  • 【惠施】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