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如果。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一》:“假如單于初立,欲委身中國,未知利害,使人詐降,以卜吉凶,如受之,虧德沮善。” 唐 韓愈 《論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俺如今假如多有些軍兵,便可與他拒敵。”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巖洞》:“這種景象,莫說 徐霞客 ,假如 達夫 還在人世,也一定會說二十年前決想不到。”2. 即使,縱使。 唐 白居易 《座中戲呈諸少年》詩:“縱有風情應淡薄,假如老健莫誇張。”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假如大 舜 、 曾參 之孝,亦是人子當盡之事,何足旌表。” 清 徐士鸞 《宋豔·叢雜》:“假如一笑得千金,何如嫁作良人婦。”3. 譬如,例如。《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只説舉子們,元來卻有這般苦處。假如 愈良 八千有餘多路來到 臨安 ,指望一舉成名,爭奈時運未至,龍門點額,金榜無名。”《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假如 楚霸王 , 漢高祖 分爭天下,何等英雄,一個臨死不忘 虞姬 ,一個酒後不忍 戚夫人 。”◎ 假如 jiǎrú[if;suppose;in case;in the event that] 假使,如果假如沒有汽車,我們就不能按時趕到工地如果。 【造句】假如行程有改變,請務必通知我。 如果。《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前為因,後為果;作者為因,受者為果。假如種瓜得瓜,種荳得荳,種是因,得是果。」也作「假使」、「假若」。縱使。《董西廂.卷八》:「心上有如刀刺,假如活得又何為,枉惹萬人嗤!」明.高明《琵琶記.旌表》:「人之孝者亦多,卑人何足稱孝?假如周公、曾子之孝,亦是人子分內之事,何足旌表?」也作「假使」。譬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假如楚霸王、漢高祖分爭天下,何等英雄!一個臨死不忘虞姬;一個酒後不忍戚夫人。仍舊做出許多纏綿景狀出來,何況以下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