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
1. 古代樂曲。相傳為 禹 時樂歌。《左傳·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楚辭·離騷》:“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 王逸 注:“《九歌》,九德之歌, 禹 樂也。”一說天帝樂名。《山海經·大荒西經》:“ 開 (即 啟 )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 郭璞 注:“皆天帝樂名也, 開 登天而竊以下用也。”2. 泛指各種樂章。《漢書·禮樂志》:“千童羅舞成八溢,合好効歡虞 泰一 。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 唐 張說 《唐封泰山樂章·豫和三》:“九歌敘,萬舞翔。”雲門舞集《九歌》演出節目單1993。--作者:陳勝美 舞名。是林懷民與舞者共同創作、李名覺舞臺設計、林克華燈光設計、林懷民與霍榮齡及羅瑞琦服裝設計、由雲門舞集於1993年8月在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的作品。屈原的《九歌》敬天地、祭鬼神、歌誦愛情、悼念國殤,是萬民的禱告。舞劇以屈原的原作,作為想像力的跳板,呈現一場劇場儀式。全舞分成〈迎神〉、〈東皇太乙〉、〈司命〉、〈湘夫人〉、〈雲中君〉、〈山鬼〉、〈國殤〉、〈禮魂〉八段。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據楚地祭祀樂歌改作而成,分為〈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及〈禮魂〉十一篇。夏禹時的樂曲。《左傳.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楚辭.屈原.離騷》:「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漢.王逸.注:「九辯,九歌,禹樂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