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北魏·酈道元】世界地理學的先導者

【北魏·酈道元】世界地理學的先導者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北魏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永寧侯酈範之子,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

  酈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境內。

  在酈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為長,承襲其父永寧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於關中(今陝西臨漳縣)。酈道元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酈範年少有為, 在太武帝時期給事東宮,後以卓越才能成為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北魏 都城於公元493年南遷至此)擔任過騎都尉、太傅掾、書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官職,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擔任過冀州鎮(今河北省冀縣)東府長 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南(今洛陽)尹等職。

  酈道元前半生,北魏正值鼎盛時期。公元 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之後,經過獻文、文成等諸多帝王的勵精圖治,至後來的北魏孝文帝的積極改革,北魏國力日漸強盛。酈道元也跟隨孝文帝等人致力 於統一大願的實現。然而,在孝文帝死後,北魏從500年開始,國內矛盾又開始高漲起來,逐漸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鎮叛亂,四方騷動。在國家正值多事之 秋的時候,酈道元慷慨殉國。長空孤雁鳴,秦山鳥悲歌,在流星閃過之時,一代英豪就此隕落。

  酈道元在做官期間,“執法清刻”,“素有嚴 猛之稱”,故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酈道元在奉命赴任關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蕭寶夤受汝南王元悅慫恿派人把酈道元一行圍困 在陰盤驛亭(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亭在岡上,沒有水吃,鑿井十幾丈,仍不得水,最後力盡,和他的弟弟酈道峻以及兩個兒子一同被殺害。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好遊覽。他跟隨父親在青州時候,曾經和友人遊遍山東。做官以後,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個地方,都要遊覽當地名勝古蹟,留心勘察水 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在餘暇時間閱讀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他一生對我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並 且撰寫了地理巨著--《水經注》,為我國古代的地理科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桑欽,漢代知名學者,著名地理學家,著有《水經》等書。

  《水經》一書寫於三國時期,是一部專門研究河流水道的書籍,共記述全國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條。原文一萬多字,文字相當簡略,沒有把水道的來龍去脈和詳細 情況說清楚。酈道元認為,應該在對現有地理情況的考察的基礎上,印證古籍,然後把經常變化的地理面貌儘量詳細、準確地記載下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酈道元 決心為《水經》作注。

  酈道元在給《水經》作注過程中,十分注重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同時還博覽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確詳細的 地圖。據統計,酈道元寫《水經注》一共參閱了四百三十七種書籍。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酈道元終於完成了他的《水經注》這一名著。《水經注》共四十卷(原書 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經後人改編而成的),三十多萬字,是當時一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名義上是註釋《水經》,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 創作。全書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 多。是我國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三峽酈道元翻譯

  1、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2、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賓士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

  3、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4、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淒涼得令人眼淚打溼衣裳。”

三峽酈道元原文翻譯

  1、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 通:缺;重巖 一作:重巒)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翻譯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淒涼得令人眼淚打溼衣裳。”


具體事蹟

  酈道元出生於470年,死於527年,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 ...

三峽原文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 ...

簡介

  1、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範之子。   2、酈道元以父蔭入仕,為官之後,仕途坎坷,在朝中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外出歷任冀州長史、青州刺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執法嚴峻,有威名,但也招致一些宗室怨恨。   3、孝昌三年(527年) ...

三峽的寫作順序是

  第1段總寫了三峽的地貌特徵,其餘3段以夏、春冬、秋為序描寫了三峽的四季景色,因為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將“夏水”為首來寫。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也使讀者從中受益。《三峽》以凝鍊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壯麗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 ...

臘八節的傳說

  早先有戶農家,就老倆口守著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裡,早出晚歸,精耕細作,調理的幾畝農田年年五穀豐登。老婆是個勤儉人,院子裡修整的瓜棚遮天,園菜鋪地,一日三餐,精打細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倆口不但勤勞節儉,還心地善良,碰上誰家揭不開鍋,常常拿些米糧接濟人家,度過難關。   光 ...

福田亞細男近代日本的歷制改革與民俗活動

  日本採用太陽曆(譯註:陽曆)始於明治六年(1873)一月一日,官方自此以後就使用根據太陽曆的年月日了。但是,太陽曆的年月日與一直以來使用至今的舊曆的年月日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季節感上也不能相對應。因此,在這之後舊曆仍然被使用,並且,對於作為新曆的太陽曆的利用也想盡了辦法。太陽曆真正作為唯一的歷制、漸漸形成 ...

臘八節的傳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www.majiapu.com:yineroo 早先有戶農家,就老倆口守著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裡,早出晚歸,精耕細作,調理的幾畝農田年年五穀豐登。老婆是個勤儉人,院子裡修整的瓜棚遮天,園菜鋪地,一日三餐,精打細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倆口不但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