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一代書聖,王羲之的故事

一代書聖,王羲之的故事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大家在上學的時候估計都有讀過把。作為書聖的王羲之,最出名的故事莫過於磨的墨,染黑了整潭的池水。字如其人,大仲馬在年輕窮困潦倒的時候也因被人字贊漂亮而樹立起了信心,最後成為了大作家,可見書法還是挺有用的。本期的古代書法家,帶你瞭解王羲之的一些故事。

  1、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書成換鵝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3、巧補春聯

  大書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親手寫春聯貼之於門。因為他的字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難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聯一貼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對聯的人一看此八個字太不吉利,便掃興而歸。到了寅時,王羲之補了後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聯的人見春聯變了樣,皆讚歎不已,拍手叫絕。

  4、不避之字

  斐松之、劉牢之、寇謙之、司馬孚之、司馬亮之、司馬景之、司馬曇之……王羲之的兒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孫子楨之、靜之。上述人為什麼不避家諱?這裡藏著個大秘密,與西漢張良有關的秘密。王羲之一輩人名有“之”字的12個,子侄輩有“之”22個,孫輩12個,曾孫13個,玄孫9個,五世孫4個……陳寅恪說這些人所以不避諱是因為都是天師道成員,這個“之”是暗號、徽章。而天師道老大張天師,是張良的八世孫。

  5、道教情緣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書籍、道合一有很大的關係。土生土長的道教,很早就產生道教符。在抄寫經書時,必須由精於書藝的經生抄寫,而在書寫經本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歷史上諸多道家學者多是有名的書畫家,他們修身養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王羲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產生了具大的藝術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東晉時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從上到下,奉信黃老學說。《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道經》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嚮往神仙之靈虛,邁行放達於天台北門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潛夫論》記載:“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書聖鮮為人知的王羲之的故事

  “一筆而下,觀之若脫韁駿馬騰空而來絕塵而去;又如蛟龍飛天流轉騰挪,來自空無,又歸於虛曠,這近乎癲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衝動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靈氣。”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古代勵志故事看看書聖鮮為人知的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

  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

  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型。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王羲之成為書聖的原因

  1、時代因素和家族的影響;

  2、王廙和衛夫人兩位書法大師的教育;

  3、遇上漢字演變的關鍵時期;

  4、紙、筆、墨書寫工具的改善;

  5、帝王的重視和推崇;

  6、自身的努力勤學苦練。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的代表作是

  1、王羲之代表作:《蘭亭集序》   2、《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3、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 ...

中國古代名人

  中國出過不少的人才,在相對以前的文化來說,這些人屬於現代的高智商人物,也有非常有創意的想法,那麼本期中國古代名人,就讓我們一起回到古代瞭解書聖王羲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人物是有多厲害。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 ...

世稱世界稱著有

  王羲之著有:楷書《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蘭亭集序》。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人,後遷會稽山陰,晚年隱居剡縣金庭。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 ...

是什麼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 ...

故事

  1、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看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扇子,一直賣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 ...

如何評價的蘭亭序和教序

  《蘭亭序》是王羲之書法大成之後的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從中看到了王羲之獨到的筆墨風韻,大小收放、重淺融合的章法,更看到王羲之無與倫比的楷書功底和獨特的書寫風格。其次是字型結構美。王羲之的字與其他古代書法大家的重要區別,就是在字的結構上讓人始料不及,人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 ...

關於書法家故事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