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表達了作者相思的情感。出自於宋代的李清照。原文是: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最後一句運用對偶手法。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線的關係。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
“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瞭蕭疏秋意的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蓆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讚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
1、《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宋代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譯文
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蓆帶著秋的涼意。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登上小船。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雁群飛回來時,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著。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後,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 ...
李清照生於公元1084,卒於公元1151年,故活了67歲。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 ...
“晴空一鶴排雲上”表明作者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顯示了出樂觀向上、氣衝霄漢的豪邁氣概和開闊雄健、明淨爽朗的意境,出自劉禹錫《秋詞》。
《秋詞》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組詩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 ...
才子才女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在我國文學史上,宋朝絕對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朝代,我們在課本上很多耳熟能詳的作品都出自這個朝代。雖然說,古代一直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還是抵擋不住那些文采斐然的女生煥發出自己的光彩。說到宋代的才女,你是不是隻想到李清照?還有其他的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朱淑真
...
1、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
2、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託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為主幹,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用典巧妙,景象壯 ...
內容如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 ...
元伊世珍《琅嬛記》卷中載:“易安結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後,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這首詞作於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蓆,頗有涼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