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11天是法定節假日,加班應該支付勞動者3倍工資的加班費。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1、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2、春節: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節:放假1天,農曆端午當日;
6、中秋節:放假1天,農曆中秋當日;
7、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每年有11天是法定節假日,加班應該支付勞動者3倍工資的加班費。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1、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2、春節: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節:放假1天,農曆端午當日;
6、中秋節:放假1天,農曆中秋當日;
7、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52個星期。一年365天,一星期7天,如果是平年365除以7等於52星期餘1天,若閏年則是52星期餘2天。因此一年有52個星期。
星期又叫周,是一個時間單位,也是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據。星期作為時間週期最早起源於巴比倫。世界通行的星期制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確立的,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而在中國,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國傳播時,星期才逐漸被人們所知曉。民國時期規定使用公曆之後,星期才逐步普及起來。在中國古代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但並沒有表示時間週期之意。中國的七曜開始並未作為時間單位。在西方,古巴比倫人首先使用七天為一週的時間單位,後來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3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伊斯蘭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為單位進行的宗教禮拜活動,故而在許多方言中,“禮拜”逐漸有了“星期”的含義。
一年幾個季度的計算方法:一年共有12月,將12月分成四等份,即一年共有四個季度,四個季度是根據春夏秋冬得的。季度,指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指春夏秋冬四季)。人們俗稱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第一季度1月-3月,第二季度,4月-6月,第三季度7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