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陵達聖顏,布衣間,中興暗宣三四番。這句詩詞來自元代《[越調]柳營曲·范蠡》,未知作者。
節選詞:一葉舟,五湖遊,鬧垓垓不如歸去休。紅蓼灘頭,白鷺沙鷗,正值著明月洞庭秋。進西施一捻風流,起吳越兩處冤仇。趁西風閒袖手,重整理釣魚鉤。看,一江春水向東流。子陵達聖顏,布衣間,中興暗宣三四番。列在朝班,故友相看,他道是名利不如閒。
賞析:本曲子中“看,一江春水向東流”,則是詩人想像范蠡退隱江湖之後,一葉扁舟,漫遊五湖閒看江水流淌的灑脫景象。表現了范蠡逍遙閒適的歸隱生活,怡然自得的愉悅心情,傳達了作者的羨慕嚮往之情,透露出元代知識分子在黑暗封建統治下矛盾、複雜的特殊心態。
2、兩岸秋霜紅西嶺。此句出自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
全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在寫下這首《虞美人》後,宋太宗恨其“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而毒死了他。寫的是處於“故國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難禁的痛苦。全詞不加藻飾,不用典故,純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透過意境的創造以感染讀者,集中地體現了李煜詞的藝術特色。以“一江春水向東流”比愁思不盡,貼切感人。
1、是的。用了比喻,誇張,將無形的愁化成有形的“春水”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2、這句話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一江春水向東流下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
2、出自五代詩人李煜的《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翻譯: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1、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翻譯: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2、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翻譯:
這年的時光什 ...
一江春水向東流指金陵,李煜南唐故都,即今天南京。
出自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國家土地遼闊,地勢由西偏北高向南偏東低走向。春天冰雪融化,大地萬物因春天雨水變暖復甦。滔滔不絕的春 ...
1、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譯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 ...
一江春水向東流指烏鎮。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屬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縱橫交織,京杭大運河依鎮而過。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
歷史沿革烏鎮歷史悠久,據烏鎮近 ...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全詩的意思: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該句出自《虞美人》。
原文如下:
虞美人 ...
這句出自後主李煜的《虞美人》,因為是亡國之後,以懷念故國而創作的永恆經典。如果按照懷念故國寫往事來看,南唐首都金陵城,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
1、這句詩的意思是:東流的滔滔春水無窮無盡。
2、出處:南唐·李後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3、原詩: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