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什麼節

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什麼節

  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什麼節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農曆七月初七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漢族民間傳說陰曆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漢族女孩們要穿針乞巧。鵲橋相會歌頌了漢族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還有哪些別稱

  節日別稱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月初七民間習俗活動

  1、食巧果

  在民間,七月也被稱為巧月,七夕也被稱為巧夕。在這一天也必吃巧果,以標誌時令。巧果是是用麵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吃起來脆香可口,以吃巧果合乞巧之意。

  2、採柏葉

  七夕時,婦女大多采摘柏葉、桃枝,用以煎湯洗髮。因此時天氣乾燥,洗物易千,用它洗髮就會清爽潤滑,不垢不膩。黎明時候,旭日初照,涼風習習,採摘尤為便利。所以民間大多有七月七日女子們採摘柏葉的盛大景象。

  3、洗梳具

  七月七,曬書晾衣。洗頭髮及一切梳洗用具,也是民間流行的風尚。江蘇的嘉定,浙江的湖州,江西的德興等地,這一天婦女大多有洗頭髮、洗梳具的活動。

  4、染指甲

  吳地的七夕節習俗,七夕時,婦女搗取風仙花汁,染無名指的指甲尖,把它稱為紅指甲。相傳如果將紅指甲保留到第二年元旦,老人看到,能治眼睛昏花。武進地區七夕也有染指甲的習俗。

  5、點荷燈

  湖北彝陵七夕節的習俗,七夕時家家點荷燈。先取完整闊大的荷葉,上面插上蠟燭,點燃後置於竿頭,立在門外。七夕之時,荷花已經開放,可用各種荷葉形的燈燭,在庭院中燃點,以作乞巧的點綴。

  6、折桃枝

  折桃枝是七夕節的習俗,桃枝,能祛除邪惡之氣,解蟲毒,止腹痛。用以洗髮,可除汙穢油膩。

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

  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

  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的習俗活動

  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樑,裝上欄杆,於欄杆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遊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乾淨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拜神

  粵西部分鄉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拜神的習俗。根據傳統習俗,人們先拜廟裡的“老爺”(菩薩),再拜土地公。拜神的貢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

  拜魁星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魁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古代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這天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閩東一帶讀書人崇敬魁星,於“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日本的七夕節

  受漢文化影響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他們稱“七夕祭”。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七夕祭、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但是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原本是陰曆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曆,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曆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裡,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嗎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石鼓節、地關節或齋鼓節,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區是七月十四日),每年有上元節、下三元節。它是中國文化圈和海外華僑區的一個傳統文化節日。祭祀死魂、掛河燈、燒紙錠的民俗,除夕、清明、重陽三個節日,都是祭祖的傳統節日。

  在漢代,中元節是一個慶祝豐收的節日,在秋天開始賞賜大地。有些莊稼成熟了,人們應該崇拜祖先。按照道教的說法,中原節是葛關的生日,也是乞求葛官赦罪的日子。一般民間活動,如祭祀鬼魂,祭祀祖先。

  在南京和江淮地區的中國,節日被稱為賽古。在過去,僧侶們在河邊經過他們的靈魂,在河裡放著由紙製成的蓮花燈籠。在古代,整個中元節是以氣神鬼為中心的節日,成為中國人最大的節日之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原節”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月十五中國各地過中元節的民間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閤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透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為止。現在,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各地具體風俗如下:

  河北省:

  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麵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麵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省: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

  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幡”。

  江蘇省:

  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唸經。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省:

  永福縣中元節,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必定舉行,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媽熱”、“送紙”、“金粿”等習俗。

  廣東省:

  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澄海縣中元節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不起農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取。

  廣西省:

  桂林地區的人多以月十四為鬼節,整個節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後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於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一)的“錢包”及 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於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地儀式最為複雜的節日,是當地人相當重視的節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當地觀念中元宵節也屬於春節,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日。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在廣西省,中元節也稱“鴨子節”,人們認為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透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後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笸箕內,意為野鬼不得搶奪。

  雲南省:

  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陽人於農歷七月十二前後“接老客”,於農歷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紙包內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後須在背面書‘封’字。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興旺。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前後,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並“饅頭”飯,竹筷平攤於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製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之後閤家聚筵。節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7月14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十四也是中元

  7月14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十四也是中元節   農曆7月14日是中元節,北方過中元節是在七月十五,南方過中元節是在農曆的七月十四。   中元節的各地傳統   施食   這是浙江、福建一帶的中元節俗。《浙江志書》說,烏程縣(今浙江吳興)“中元節僧家建盂蘭盆會,夜則放燄口、施食。”桐廬縣“有鳴鑼灑飯於野,謂 ...

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七被稱為什麼

  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七被稱為什麼節   七月七日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古俗在這天晚上,漢族女孩們要穿針乞巧。鵲橋相會歌頌了漢族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七夕節還有哪些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 ...

七月半是農曆還是陽曆 鬼是幾月幾號陰曆還是陽曆

  七月半是農曆還是陽曆 鬼節是幾月幾號陰曆還是陽曆   七月半是農曆,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陰曆節日,因為古代的紀法都是農曆的,因此鬼節也不例外。但鬼節的具體時間民間的認知有一定差異,根據各地風俗,南方人認為七月十四是鬼節,北方人則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但一般都是預設的鬼節就是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中元節。   七月 ...

7月15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7月15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7月15日是中元節也是我國俗稱的鬼節。   中元節為三大鬼節之一,又稱祭孤、瓜節、七月半、送鬼節、寄生節、盂蘭盆會。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之稱。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 ...

正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正月初五是什麼

  正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正月初五是什麼節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正月初五接五路財神   正月初五財神節凌晨(初 ...

七夕情人農曆七月初七嗎 七夕是什麼節日怎麼過

  七夕情人節是農曆七月初七嗎   七夕情人節是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釋義:農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話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在這天晚上相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   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 ...

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什麼

  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 農曆的七月初七是什麼節   七月初七是七夕節。   七月七日是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七女誕、七孃媽生、雙七節、香橋會、巧節會、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七夕水、大水節、香日、情人節(臺灣)。這是一個古老的愛情節日。此節的來歷和牛郎織女故事的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漫長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