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賽人”、“杞人”、“潤人”、“美孚人”,按其語言分為5個方言分支,即加茂方言、杞方言、佬方言、本地方言和美孚方言,按其服飾可分為“長桶黎”、“短桶黎”、“多文黎”、“少文黎”。黎族常用歌謠,樂器和舞蹈表達喜、怒、哀、樂。自削竹管樂器咧,音色透亮粗獷、清脆悅耳,是少有的民族樂器。
黎族歌舞更為奇絕,傳統舞蹈有“打鹿舞”、“錢鈴雙刀舞”、“舂米舞”等,都富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較深的藝術功底。黎族的傳統節日是“三月三”。
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賽人”、“杞人”、“潤人”、“美孚人”,按其語言分為5個方言分支,即加茂方言、杞方言、佬方言、本地方言和美孚方言,按其服飾可分為“長桶黎”、“短桶黎”、“多文黎”、“少文黎”。黎族常用歌謠,樂器和舞蹈表達喜、怒、哀、樂。自削竹管樂器咧,音色透亮粗獷、清脆悅耳,是少有的民族樂器。
黎族歌舞更為奇絕,傳統舞蹈有“打鹿舞”、“錢鈴雙刀舞”、“舂米舞”等,都富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較深的藝術功底。黎族的傳統節日是“三月三”。
三亞苗族,具有自己獨特的服飾、歌舞、節慶及婚喪娶嫁習俗。苗族有很多富有傳奇性的節慶日,其中頗見妙趣的是“姐妹節”,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到十八日,苗家姑娘吃完姐妹飯後,身穿民族服裝歡天喜地前往遊方(男女青年自由戀愛的代名詞),遊方唱山歌,吹蘆笙,跳蘆笙舞。
此時不僅本族青年可以與一向傾慕的物件暢抒愛情,就是素不相識的異族青年也可以毫無拘束地攀談對歌,族人不得加以干涉。
中新網陝縣9月7日電9月4日上午,為期一週的首屆陝縣民俗文化節在“中國地坑院民俗文化之鄉”——陝縣西張村鎮廟上村開幕。文化節期間將舉行民間書法大賽、民間剪紙大賽、民間婚俗表演、民俗實物展、陝州鑼鼓書演唱會、民間故事演講會、地方戲劇演出、民間特產和小吃展銷等八項活動,展示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成果,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將陝縣獨特的民俗文化表演和精妙絕倫的民俗實物工藝展示在奇特民居天井窯院。
陝縣是全國文化先進縣,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形態獨特多樣。近年來,該縣充分挖掘優秀民俗文化資源,促進民俗文化傳承和保護,其中民間社火、民間剪紙、陝州鑼鼓書、地坑院營造技藝等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命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營社火、地坑院民俗被命名為“河南省十大民俗經典;大營麻花被命名為“河南老字號”;有21名民間藝人被授予省、市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