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司和三公指的是什麼

三司和三公指的是什麼

  三司即是三公,西漢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見三有事)。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

  秦不設三公。東漢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為丞相。兩漢時實行了兩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終止。曹魏重新恢復三公之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依然位居極品,且開府置僚佐。但實權則進一步向尚書機構轉移。至隋,三公不再開府,僚佐全部撤銷,完全變成虛銜或“優崇之位”。

三司指的是什麼

  1、指布政司(行政)、都指揮司(軍政)、按察司(監察)。

  2、西漢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見三有事)。

  3、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東漢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為丞相。

  4、兩漢時實行了兩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終止。曹魏重新恢復三公之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依然位居極品,且開府置僚佐。但實權則進一步向尚書機構轉移。至隋,三公不再開府,僚佐全部撤銷,完全變成虛銜或“優崇之位”。

宋的二府三司指的是

  1、北宋的二府三司制指的是宋代為了削弱相權,加強君權的重要舉措。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設“中書門下”作為宰相辦公機構。

  2、宋代為了加強對內控制,以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東府)和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領導權,並稱為“二府”,為當時最高國務機關(中書門下的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3、北宋稱鹽鐵、戶部、度支為三司。


二府什麼

  二府三司制中的三司是指度支、戶部、鹽鐵,而二府為樞密院、政事堂,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為了削弱相權,加強君權的重要舉措。   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設“中書門下”作為宰相辦公機構。宰相只保留行政權,軍政歸樞密院,財政歸“三司”,權力相互制衡。 ...

明朝的與漢代的三公

  明代三司分別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其中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總機構,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總機構,都指揮使司是軍事總機構。   漢代三公分別為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為最高軍政長官,負責全國軍務,但無實權。丞相為政府最高行政長官。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記事,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奏 ...

山五嶽的是哪哪五嶽

  三山五嶽泛指中國各大名山。三山一般指旅遊勝地黃山、廬山、雁蕩山,也有說法認為三山指道教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三山五嶽遍佈華夏大地,或綿延千里,或高聳平原盆地之上,格外險峻。其中三山是華夏遠古傳說之地,五嶽是中華文化的興盛之地。三山五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

三綱五常中的五常分別是什麼

  我們經常在小說或者電視劇中看到三綱五常這個詞語,而這個詞語是源自於儒家思想,作為我國重要思想之一,瞭解其相關文化也是十分重要的。那麼民族文化帶大家瞭解一下,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和五常分別是指什麼吧。   三綱是指什麼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綱”在此處是做表率的意思。   五常是指什麼   ...

唐代的是什麼

  唐代三司指的是御史臺、刑部、大理寺。三司推事,是唐朝審理大案時的一種審判制度。唐以大理寺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審理中央百官犯罪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   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稽核大理寺及州縣審判的案件,發現可疑,徒流以下案件駁令原機關重審,或逕行復審;死刑案件,則移交大理寺重審。 ...

避讓撤離是什麼

  三避讓是指“主動避讓”,“提前避讓”和“預防避讓”;三撤離指的是危險隱患點強降雨時撤離、隱患點發生異常險情時撤離、對隱患點險情不能準確判斷時撤離。“三避讓”措施主要是面對地質災害時所採取的,“三撤離”大部分是面對防汛抗旱時所採用的措施。   三避讓和三撤離是指什麼   “三避讓”和“三撤離”是屬於中國自然 ...

山五嶽的是哪哪五嶽

  三山指的是黃山、廬山、雁蕩山,而五嶽指的是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三山五嶽一般泛指中國的各大名山。由於三山五嶽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之地,因此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三山五嶽中的三山是華夏遠古傳說之地,五嶽則是中華文化的興盛之地。   三山五嶽指的是哪三山和哪五嶽   三山中的黃山是最為著名的,位於安徽省黃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