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是陳壽整理而成的史書,並非是其寫成。陳壽是晉朝人,不能用“傳”的方式寫晉朝的準國君。 如果寫司馬三父子,應該是魏國史官寫的,肯定有禁忌。那時寫的話,就擺明司馬三父子是魏國的臣子。也可能是原文中有,但被陳壽刪了。而且寫史書有一個現象:凡是後一個朝代的開國君王(含曹操之類的準君王),一般不出現前一個朝代的史書中。因為後一個朝代的史書有他的“紀”。
《三國志》是陳壽整理而成的史書,並非是其寫成。陳壽是晉朝人,不能用“傳”的方式寫晉朝的準國君。 如果寫司馬三父子,應該是魏國史官寫的,肯定有禁忌。那時寫的話,就擺明司馬三父子是魏國的臣子。也可能是原文中有,但被陳壽刪了。而且寫史書有一個現象:凡是後一個朝代的開國君王(含曹操之類的準君王),一般不出現前一個朝代的史書中。因為後一個朝代的史書有他的“紀”。
1、毛澤東認為司馬懿有智謀,善分析,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當然,毛澤東也認為司馬懿有明顯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懷疑心重”。
2、有關司馬懿的趣事
1947年5月,毛澤東撤出延安轉戰陝北。一天,接到陳賡、王新亭自晉南戰場發來的捷報,稱殲敵2萬,解放縣城25座。他走在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幾段《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聽,打聽到司馬領兵就往西行……
周恩來聽了說:主席,我們面前的“司馬”現在可不是往西行呦!毛澤東止住了唱,風趣地說:劉戡?他不配當司馬懿!任弼時在一旁說:我們面前的司馬懿是胡宗南、蔣介石。毛澤東說:蔣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面前沒有司馬懿,只有司馬師呦!
毛澤東所說的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雖有權術,但剛愎自用,不及其父。所以毛澤東後來在與周恩來佈置淮海戰役戰略戰術時,又以司馬師為例指出:不識時務麼!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彌,哪是劉伯承和陳毅、粟裕的對手?這次是司馬師碰在了姜維手上,被困在鐵籠山了!
胡宗南、蔣介石都比不上司馬懿,可見毛澤東對司馬懿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三國志》中沒有提到對司馬懿的記載,編撰三國志的時候是在晉朝,司馬懿屬於晉朝太祖。《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