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大戰役簡介

三大戰役簡介

  1、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

  2、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石家莊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而濟南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3、遼瀋戰役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的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國共大規模內戰全面爆發。1948年7月初,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已由戰爭爆發時的3.14:1,變為1.3:1。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與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決戰方向首先指向形勢於己有利的東北。1948年8月,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已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國民黨軍隊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旅),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55萬人,但被分割、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由於部分北寧鐵路為人民解放軍所控制,長春、瀋陽通向山海關內的陸上交通被切斷,補給全靠空運,物資供應匱乏。當時東北是全國唯一一個人民解放軍軍力超過國民黨軍隊的地區。因此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把決戰的第一個戰場選在東北。東北地區的重要性在於它既是中國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和最大的產糧區,又是侵華日軍最早侵佔的地區。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東北即成為國共兩黨兩軍爭奪的焦點。

  遼瀋戰役是第一個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最為關鍵的戰役。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定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衝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瀋陽、營口。遼瀋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遼瀋戰役在52天激戰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1萬餘人。

  4、淮海戰役

  戰爭過程戰役時間: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正規軍兵力對比:66萬:80萬。華東野戰軍全部主力15個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第35軍(吳化文部),華東軍區地方部隊,中原野戰軍全部主力7個縱隊和中原軍區地方部隊等;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司令部、前進指揮部,第2兵團5個軍、第6兵團4個軍、第7兵團5個軍、第8兵團2個軍、第12兵團4個軍、第13兵團3個軍、第16兵團2個軍,第1綏靖區5個軍、第3綏靖區4個軍等。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解放軍投入官兵66萬人,加地方武裝40萬人。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莊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948年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鬥,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解放軍傷亡官方數字13餘萬(但是有專家表示實際只多不少)。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

  5、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948 年11月29日發起。從1948年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殲滅和改編,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資料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歷史上孟良崮戰役簡介

  1947年3月,蔣介石調集軍隊,由顧祝同任總司令坐鎮指揮,向共產黨山東根據地撲來。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於5月上旬率主力轉至蒙陰、新泰、萊蕪以東隱蔽集結,尋找戰機。 國民黨軍司令顧祝同見解放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並特命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率領整編74師以及25師和83師,進軍沂水。於是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孟良崮上雙方展開了爭奪戰,戰況非常激烈。華東野戰軍23師奪取萬泉山後,立即向74師中心陣地發動攻擊。 國民黨整編第74師及整編第83師一個團被全部被殲;華東野戰軍在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全殲國民黨軍精銳“五大主力”之一整編第74師,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隊,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進攻。

抗美援朝五大戰役簡介

  1、抗美援朝戰爭五大戰役是指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的主要戰役。

  2、經過五大戰役,迫使敵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在戰爭雙方形成戰略對峙情勢下,美國不得不接受停戰談判。


淮海戰役簡介

  1、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2、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 ...

三大戰役順序

  1、三大戰役依次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石家莊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而濟南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2、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 ...

凡爾登戰役簡介

  1、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2、1916年初,德意志帝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埃裡希· ...

三大戰役的先後順序

  1、三大戰役按照時間的順序為:遼瀋戰役第一,淮海戰役第二,平津戰役第三。   2、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   3、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   4、平津戰役從1948年12月5日開始至1949年1月31日結束。 ...

遼瀋戰役簡介

  1、遼瀋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   2、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瀋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瀋會戰“。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隊。 ...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是什麼

  1、官渡之戰,曹操、袁紹公元199年,袁紹挑精兵十萬,以烏巢為糧倉,進駐黎陽,與曹軍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戰,曹軍疲憊不堪。然而,得於從袁軍叛逃的許攸的幫助,曹軍轉敗為勝,獲得勝利。後攻陷冀州,直搗黃龍,殲滅了袁紹勢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2、赤壁之戰,曹操、孫權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隨即率領 ...

三國演義裡有哪三大戰役

  1、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2、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