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月三有什麼活動

三月三有什麼風俗活動 上巳節古今民俗解析

  對於現代人來說,很少有人會關注農曆日子,大多是隻知道星期幾和陽曆幾月幾日,不少農曆日子是有著很好的意義的,甚至會是節日。農曆三月三也是今年的4月14日,俗稱上巳節,從古至今都流傳著非常有意思的民俗活動。

  相傳農曆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是全世界的華夏兒女祭拜大典,不管身在何方,都在這一天進行祭祀活動。在古代這一天也被稱為上巳節,青年男女野外踏青相會的好時機,同時也是表達愛意的最佳時候。

  古代習俗活動

  古代的時候,三月三是要向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祈求兒女滿堂,百年幸福;向象徵北極星的道教大神真武大帝祭祀,祈禱出門在外永不迷失方向,能夠早日歸來;也會進行祓除畔浴,就是在上巳節當天清潔身體,去除身上的晦氣,以求順利幸運;曲水流觴:也就是讀書人紛紛在水源邊上吃飯喝酒、吟詩作賦,歷史上著名的《蘭亭集序》相傳就是在上巳節的飲宴上做出來的;春遊踏青:適齡的青年男女相互邀請外出遊玩,在這個節日中接受邀請就表示情投意合,許多青年男女在外出遊玩途中定下終生,俗稱“野合”,古語有云:此時野合,有所不禁;野炊、採集蘭花。

  現代民俗活動

  每年等到三月三的時候,都會跟著長輩一起去找薺菜,用水掏乾淨之後用來煮雞蛋;人們選擇這一天聚集在一起歡歌飲宴,很多少數民族的同胞還會在這天進行祭祖、拜盤古等;人們還會採集青蒿與磨成的麵粉一起,做成青蒿粑粑,相傳吃了青蒿粑粑之後,來年會身強體壯不容易生病。

三月三有什麼習俗 三月三當天有什麼風俗活動

  三月三有什麼習俗 三月三當天有什麼風俗活動

  不同民族,習俗不同:

  壯族

  壯族“三月三”習俗,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也是有趣的節日習俗。

  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準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或黃梔子、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搶花炮

  在農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透過突破、擋人、變向、快衝等方式衝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製圓環,直徑約5釐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打扁擔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

  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物件,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打銅鼓

  廣西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瑤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漢族

  漢族民眾會在河南黃帝故里舉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侗族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種節”、“討蔥節”、“花炮節”。侗家傳說,古時他們總是以桐樹開花時為插秧節。但有一年桐樹沒有開花,結果誤了農時,只好逃荒到報京一帶。為吸取過去的教訓,每到三月三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並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了。侗族多於三月三這天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故亦稱“花炮節”。

  瑤族

  瑤族的三月三為紀念民族英雄,人們把這天取名為三月三,又名“乾巴節”。每年三月三之前,瑤族男人都提前一個星期到老林狩獵、捕殺野獸,下河撈魚摸蝦,且烤成乾巴帶回家,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婦女們上山採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水後染成紅、黃、藍、紫4種顏色的糯米飯,用於敬獻盤古。節日當天,瑤族人民放下手中的農活,集體休息1天,男人們讀經書、喝酒、娛樂,姑娘和小夥子們則相約到寨子邊的荒山上、樹林裡對歌、玩耍、談情說愛。

  布依族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貞豐、望謨等地布依族的民族傳統節日。

  在傳統的觀念中,為了使全寨人達到“禳災祈福、寨子安寧、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目的,祖祖輩輩生活在北盤江畔的貞豐布依族人民在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都要舉行相應的祭祀活動。

  祭山活動是布依族“三月三”的主要活動之一。祭祀山神要在“掃寨驅邪”之後進行。

  “三月三”節日的這天,寨裡的每戶,除了一個男家長去參加祭祀山神活動外,其餘老少聽到祭山神殺豬前鳴放的鞭炮後都要上山去“躲蟲”,也就是躲避各種蟲害、災難和瘟疫。

  布依族節日“三月三”,已經有了許多變化,成為布依族地區群體性的集會,有專門的歌舞表演,以及其他節日遊藝活動。

  畲族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

  黎族

  農曆三月三是黎族人民追念祖先、喜慶新生、讚美生活、追求愛情的傳統吉祥節日。1984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和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報告,正式將三月初三定為海南黎族傳統節日。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是其“情人節”,也叫“女兒節”。節日當天,青年男女穿戴簇新,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欲選佳婿的女子服飾很有特色,上身左襟大褂衣袖短寬,滾有多道花邊,下著內長外短、衣分多層的百褶長裙,佯裝趕集,出售土產,等待意中人的出現;而欲選佳偶的未婚男子,則身背空簍,佯裝購物。如男子看上哪位女子,便會上前“購物”,如女子中意“購物”男子,便會將土產低價售之,以示願意以身相許,並隨之退出鬧市,擇靜處互通情愫。

  土族

  土族傳統節日雞蛋會。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異。屆時,在寺廟裡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穀豐登,人畜兩旺。與會群眾還隨身攜帶許多熟雞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擊作戲。

  苗族

  “三月三”苗族情歌節,是當地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活動期間,在外工作的村民和外嫁的女子及鄰近幾十個村寨的青年男女都會齊聚於此聯歡,因此“三月三”情歌節不僅是村民祭祖團圓和親朋好友敘舊延情的節日,更是村寨青年談情說愛的美好日子。

  另外,這天又叫上巳節: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有說法認為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以驅除邪氣。當蘭湯沐浴成為一種辟邪法術時,這種沐浴活動就必須由專職的女巫進行組織和領導。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有什麼風俗活動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也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曆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關於三月三的說法

  說法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日,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華夏炎黃子孫的共同祖先。據《易經》、《史記》、《山海經》等記載,軒轅黃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鄭州市下轄新鄭市。春秋時代的歷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鄭具茨山(俗稱“始祖山”)朝拜黃帝的記載,唐代以後漸成規制,盛世時由官方主拜,亂世時由民間自辦,一直綿延至今。

  說法二:上巳節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著名的蘭亭雅集就是在這一天。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說法三:少數民族節日

  三月三,同時又是我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流行在壯、侗、布依、水、仫(mù)佬、毛南、苗、瑤、畲(shē)等民族中間。

  壯族,一般在這天趕歌圩(xū),搭歌棚,舉辦歌會,讓青年男女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傳說壯族歷史上有位歌仙劉三姐,又稱劉三妹。她擅長歌唱,三位秀才來對歌,都敗在她手下。後來她騎著鯉魚上了天,在廣西一帶留下不少佳話。後人紀念她,把三月三叫做“歌仙節”。

  侗族,多在這天搶花炮、鬥牛、鬥鳥、對歌、踩堂,又稱“花炮節”。

  布依族,在這天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色糯米飯,各個村寨之間,好幾天不相往來。

  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shē)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畲族三月三稱“歌節”,又稱“烏飯節”。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三月三有什麼風俗活動

  1、薺菜煮雞蛋

  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鮮香可口、營養豐富的野菜。《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

  2、祓禊

  指去災病,上古女巫給去晦,唐宋時流行泡溫泉,在水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為去災祝福之意。

  3、畔浴/泡溫泉

  以春水洗滌汙垢,認為這樣做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

  到水邊嬉遊,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詩人雅聚的經典範式。

  5、互贈香草

  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

  6、郊外遊春

  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遊,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潑水相戲,自由擇偶。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並以芍藥定情。

  7、臨水飲宴

  又叫曲水宴。流觴時,水邊設席障,茶具與花,進行宴飲,吟詩作賦。十分風雅,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此風在唐尤甚,至宋以後漸無聞。

  8、賞桃花

  農曆三月三的桃花最為茂盛,所以踏春之餘欣賞桃花之美。

  9、放風箏

  正所謂”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在現代,每年三月三,廣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會舉辦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眾參與度高的活動,吸引著全國各地遊客的目光。從一個傳統民族節日到文化旅遊節慶,最終轉型成為當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發展,為民族傳統節日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和啟示。


2020南寧三月三有什麼活動 2020南寧三月三旅遊攻略

  2020南寧三月三有什麼活動 2020南寧三月三旅遊攻略   “壯美廣西·三月三暖心生活節”以“暖心暖市暖生活”為主題,包括舉辦系列節慶促銷活動,發放暖心消費券,惠利於民,回暖消費信心;發揮企業集聚效應,聯動企業促銷,讓利於民,回暖消費市場;構建多點消費,線上線下融合,更加便利居民生活。   活動期間將推 ...

陰曆三月三有什麼風俗活動

  1、中國 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2、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薺菜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

漢族三月三有什麼風俗活動

  三月三源於我國古代的“上巳節”,是周代華夏族民間一祓禍祈福的節日,正值大地回春,春陽萌動。漢族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三月三拜蚩尤的風俗。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 ...

廣西三月三有什麼活動

  “三月三”廟會:正所謂“三月三,盤古山”,所以農曆三月初三是盤古山朝聖的日子。盤古開天闢地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說之一。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城南15公里處的盤古山,是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造化萬物的地方。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世界的神話流傳久遠,據歷史資料顯示,泌陽至少從南北朝時期就興起了盛大的拜祭活動。每年農曆三 ...

侗族三月三有什麼活動

  侗族多於三月三這天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花炮節熱烈、活躍、充滿團結向上、蓬勃進取的精神。現在,節日活動更重要的是促進商業貿易,增進民族團結。   侗族(侗語:Gaeml),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 ...

三月三有什麼活動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為最隆重 ...

三月三有什麼活動和什麼特色

  1、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   2、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說法,三月三拜蚩尤。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