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月三苗族情人節

三月三苗族情人節

  三月,是鮮花盛開的時節;三月,是農人播種的時節,如今的三月,已成為一個黛粉紅脂的姑娘。選擇這樣的時節來過節,選擇這樣的時節來喜慶,選擇這樣的時節來歡樂,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多麼懂得生活的民族呀!

  在湘西瀘溪、古丈、吉首苗寨邊界良家潭鄉,三月三,天空明淨無雲,太陽柔和而溫暖,鳥兒的歡叫聲與小溪淙淙流淌聲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支美妙的春的樂章,使人猶如走進夢幻一般。當山地邊飛來一陣陣動情的歌聲時,我方從夢中驚醒,驀然回首,從公路上、田埂上、山腰上`來了一群群穿著盛裝的男男女女,年輕的後生嘴銜木葉邊走邊吹,漂亮的姑娘打著花傘邊走邊唱......

  苗家姑娘來到歌場邊,往往都由她們的阿婆給穿戴銀飾花環後才上場。因為一年一度的對歌節,不但是喜慶春耕播種,也是苗家青年男女尋覓心上人的大好時機,所以,對歌不光是吹木葉,跳跳團圓舞,它也有著美妙歡樂有人生哩。

  在那皎潔的月光下,苗家男女我一群我一夥,自由自在的對唱情歌。我走進情歌綿綿的對唱場,不時看見有幾個苗家後生在邀一個美麗豐滿的姑娘對歌,而那姑娘只是微微地一笑,卻閉口不唱,她在暗自從周圍物色對手,姑娘瞄準一個後生對唱後,沒被選中的對唱的後生便自動退出,另找物件求歌去了。那些悅耳動情的歌聲攪動了我的心,彷彿喝了一碗醇香有包穀燒,心都醉了。

  在這歡樂的節日裡,我不由得想起了它們的過去,這是一個付出了血的代價而換來的節日。

  相傳,在那刀耕火種的時候,在湘西瀘溪、古丈、吉首苗寨邊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有黑乎乎的肥沃土地,就有春華秋實。邊界的苗族群眾為爭奪這塊“肥肉”而磨刀霍霍,流血傷亡。這種歷史延續很久很久,苗族人民最終覺醒了,苗家兄弟不能自相殘殺......經過各地頭人談判,達成協議,決定每年古歷三月三在梁家潭苗寨的那塊臺地上舉行歌會,慶祝苗族兄弟的大團結。

  隨著歲月的流逝,歌會的內容逐漸豐富,每年到了這一天,苗家邊界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穿著新裝,來到這塊可容幾千人的臺地,用對歌的形式選擇合意的物件,樹蔭下,草叢裡,雙雙對對傾吐愛情,暢談理想......

  多麼甜蜜的歌會,幸福的苗鄉啊!野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今天,苗家的生活就像那芝麻開花節節高,苗家的姑娘後生們,吹木葉賽歌對歌更是來勁了。

  那動情的歌聲如腳下的小溪在我心中流淌,悠揚的木葉聲啟開了我的心扉......

三月三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苗族三月三是什麼節

  三月三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苗族三月三是什麼節

  苗族三月三,又被稱為“挑蔥節”,是從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戀愛節日演化而來。

  據傳每到三月三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蔥為名彙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親相愛,邊挖野蔥邊說話邊唱苗歌,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這一天苗族姑娘都會穿著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小夥子們也等著這一天,他們有機會認識很多姑娘,和她們對歌,如果相互喜歡的話,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會散了之後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相傳在古時,在湘西瀘溪、古丈、吉首苗寨邊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裡的土地黝黑而肥沃,森林邊的苗族為爭奪這塊土地長期血流不止。直到一天各地頭領談判後,達成協議,不再自相殘殺,並且在每年三月三日在梁家潭苗寨臺地上舉行,以此慶祝苗族的大團結。

  三月三日這天,苗族姑娘都換上節日盛裝,年輕的小夥子則口銜木葉成群結隊地來到歌場,慶祝春耕播種的同時,大家還在人群中尋找心上人。當有苗族小夥邀請姑娘對歌時,姑娘如果沒有接歌,男士則要主動退出,另找別的姑娘,如果姑娘接了歌,則說明姑娘對小夥也情投意合,兩人則可以繼續對唱情歌。

  因此也有人稱為之苗族情人節。

  關於這個苗族節日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苗族老鼻子苗寨土官的女兒阿達諾愛上了夯沙的苗家放牛郎巖諾。土官非常氣憤,認為:“鳳凰鳥怎會與釘釘雀共窩?”於是把阿達諾鎖在吊腳樓裡,不讓她出門,巖諾的老人也勸巖諾說:“金銀花與地巴菜同不了一個心。”但巖諾每天趕牛回家時,都到老鼻子寨看阿達諾。每當此時,阿達諾就用歌聲表達自己的心情:“翠鳥關在竹籠籠裡,掛牽山上花蓬蓬哩,鳥盼花,花盼鳥,清明踩青才相逢哩。”姑娘在清明節踩青,求山神保佑,父母是不管的。巖諾明白了阿達諾的心思,忙回唱道:“扯下樹的藤子卷在地哩,藤也枯葉也枯好孤悽哩,盼清明,盼清明,發春雨哩,纏上樹兒再莫離哩。”兩人都盼著清明早點到來,這樣他們才會再見面。這一天終於到了,一大早,兩人各自走出家門,正好在葫蔥茂密的翁排坡上相遇。他倆忠貞的愛情感動了葫蔥仙姑,促成了他們的美好姻緣。此事被人們傳為佳話。從此,每年清明節,苗族女青年便穿上節日盛裝,帶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蔥刀,來到翁排坡與手拿沙刀的小夥子相聚。他們盡情地對唱,在對歌中尋找意中人,玩的十分開心。

  海南苗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海南島黎族、苗族的傳統佳節。這一天(農曆三月初三)可說是家家喜慶、戶戶歡歌。在五指山區,無論走到哪裡,哪裡都有載歌載舞的動人場面,有家庭式的、集會式的,也有村寨之間聯誼或對壘的,場面一個比一個熱鬧,活動內容一幕比一幕迷人、醉人。

  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與黎家人一樣,盛裝歡慶節日。各家還製作五色飯,(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紀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五色飯是苗族人將山蘭稻米,分別用桑等植物葉浸染成黑,紅、綠、黃四色米,與白色米共煮,混合製成特香佳餚。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苗家的"三月三"與黎族的"三月三"既相似又不盡相同。黎族以對歌傳情為主。苗族以歌功頌德為中心,它叫團圓節。

  苗家過"三月三",晚餐是先吃飯後喝酒。而且吃的是五色團圓飯。過去,苗家蔣、李、鄧、盤、趙五姓,為了抗拒和防禦災害,三月初三黃道吉日結拜金蘭,發誓天南地北,走到哪裡都是患難與共一家人。以紅、黃、藍、黑、白五色分別代表五姓兄弟。這天吃五色飯是為紀念先祖手足深情,象徵著苗族人民目標一致,永遠團結向前(也有些地方說是七兄弟,包含陳、馬兩姓,這天是吃七色飯)。

  苗家"三月三",不僅吃五色飯,而且餐桌上的山珍海味十分豐盛。"三月三"前夕,準備工作比過春節還繁忙、緊張,男人要下河抓魚、摸蝦,上山狩貓,捉禽打獸,女人要趕緊採青,舂米,將採回來的楓樹嫩葉、辣椒葉、必機草、黃姜塊,分別加工泡製成紅、黃、藍、黑色的乳汁。三月初三那天,將這些有色的乳汁分別放在鍋里加溼,抖米染色,白米為原白色,按不同色彩分別裝入蒸籠裡猛火蒸熟。上桌時,每碗都必同盛五色飯,看上去碗碗五色,象映山紅葉蕾,似蓮包綻豔,多姿多彩,香醉撲鼻。"為了紀念先祖患難情,'三月三'祭禮不忘。"什麼都要五色,缺一則不孝、不尊。如人頭上戴的錦汁五彩繽紛,腰間扎的是五條綵帶,粉槍隊、弩手隊也是五人組成。桌上不僅是五色飯,連山珍也是五種,海味也有五類,炒的、炸的、燉的、湯的、白切的,足足五色俱全。象徵性的吃飯過後酒來了,從此"三月三"團圓飯進入高潮。

  貴州苗族三月三

  苗族摔跤節是貴州省惠水縣九龍一帶苗族的傳統節日。苗族人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和六月六日舉行兩次。

  關於這個苗族節日有個古老的傳說。傳說古時候,九龍馬門寨有一名苗族青年叫楊首輩,在官家的武舉應試擂臺上摔倒官將黑煞神。為此不但榜上無名,反而被毒打人獄。楊首輩出獄後召集苗族人們與官家作對,並活捉黑煞神。官府要求釋放黑煞神,楊提出“官家沒考場,苗家耍花場”作為條件,官府無奈只好答應。人們跳舞唱歌慶祝勝利,並舉行摔跤比賽,那天正好是農曆三月初三,故沿習成此節。

  節日這一天,周圍的布依族、漢族群眾也前來參加。人數最多時達三四萬。遠路來的客人,要先喝一碗主人按禮儀款待的“進門酒”,才能進屋。節日除摔跤之外還有蘆笙舞、把棒舞、吹喚吶、吹大號、對歌、鬥鳥等活動。摔跤在太陽西斜時開始舉行。一對對摔跤手抓住對方腰帶,待評判員發出號令,雙方便可拼搏。一以先倒地為輸,一般要連贏兩次才算勝。能摔倒所有對手者被榮稱“蓋場”,成為本屆苗族摔跤王。

歌圩節是為了紀念誰 三月三歌圩節的來歷

  歌圩節是為了紀念誰 三月三歌圩節的來歷

  壯族人民在農曆三月三舉行盛大的節日歌會——歌圩,壯語稱“窩被節”。相傳這天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遇難 日,故設節紀念。劉三姐是唐中宗時壯族著名的女歌手,這位歌圩培育的歌仙,會唱許多優美動聽的山歌,被人們尊為對歌活動的創始者和傳播者。歌圩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用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飯,還染彩色蛋,歡度節日。

  三月三歌圩節的來歷

  據說劉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廣西宜山一個漁民家裡。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後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峰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後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為夫婦,就一直在這裡傳歌。莫懷仁得知後,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峰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自此,人們都說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為歌仙。後世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歌圩節那天,壯族人民以遊行的形式奔向活動中心。遊行隊伍以龍獅和高蹺為前導。踩高蹺的一般由八人組成,他們裝扮成傳說中八仙的模樣,簇擁載著一位美麗的壯族姑娘的綵船。這是在演繹壯族的傳統節目《八仙過海送新娘》。有的青年還裝扮成孫悟空和豬八戒模樣為隊伍開路。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們還用扎花披彩的滑竿抬著壯族最珍貴的祭祀禮品——燒烤豬。大家在一片喜慶中載歌載舞的向歌圩的中心地奔去。

  三月三歌圩節習俗

  五色糯米飯

  在“三月三”節慶開始前,家家戶戶都會選出優質的糯米,用不同草藥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後蒸熟,即為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除了象徵著五穀豐登、幸福吉祥外,因為五種顏色代表著陰陽五行、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用於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莊稼豐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體寒氣最重的時候,而五色糯米飯有驅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適當進食一些五色糯米飯,有利於驅趕身體內的寒意。

  祭祀

  靖西、德保、那坡等地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為主。在“三月三”當天,這幾個地方的人會起個大早,帶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墳,到了中午,會選擇在某一個祖墳前聚餐,“這種聚餐的方式是很融洽的,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和家族感。”陸曉芹說。在飲食方面,當地的糯米飯既有四色也有五色,一些村屯會有在每碗糯米飯上面放一個煎雞蛋的習俗。

  公祭始祖

  每年三月三廣西不少地方還會舉行大型的公祭始祖,即多個家族一起共同祭祀同一個祖先。由於公祭始祖較為重要,幾乎每個在外工作的年輕人都會被要求回家參與。

  公祭始祖大體上分為重新推土、燒香、供奉祠堂等多個禮儀步驟。在供奉祠堂時,一些村落的族長會拿出族譜和家規進行宣讀,韓德明介紹稱,過去,這些族譜、家規大都強調倫理孝道,但如今隨著觀念和文化的進步,這些族譜、家規的內容有了新變化,即在悼念祖先的同時,還起到了教育後代、加強鄰里、族裡團結、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尤其對於規範後代的行為有警醒的作用。

  搶花炮

  三江侗族的搶花炮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每年的“三月三”一到,各村寨便開始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然後點燃放炮,小鐵環衝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的人相當於搶到了“頭彩”,寓意著吉利幸福,獲勝者還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炮、五炮,搶花炮僅限於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組隊,也可跨村寨自由組隊。


上巳做什麼活動 三月上巳活動有哪些

  上巳節做什麼活動 三月三上巳節活動有哪些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各種活動:   祓禊   祓禊(指去災病,上古女巫給去晦,唐宋時流行泡溫泉,以前是在水邊河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 ...

侗族三月是什麼節日 三月侗族花炮

  侗族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侗族花炮節   侗族三月三是盛大的花炮節。   三月三侗族花炮節的由來   三月三花炮節,是侗族人民傳統的體育活動,至今歷史已逾百年。花炮節熱烈、活躍,充滿團結向上、蓬勃進取的精神。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鎮的花炮節最有代表性。   傳說很早以前有個侗家姑娘在河邊打死了水蛇,救了一條 ...

廣西壯族三月歌圩放多少天假 廣西壯族三月放假規定

  廣西壯族三月三歌圩節放多少天假 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規定   自治區政府作出決定:“壯族三月三”是我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從2014年開始,“壯族三月三”廣西全體公民放假兩天。   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因疫情原因,取消三月三放假。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我區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 ...

廣西三月歌圩是幾月幾 廣西三月是什麼時候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幾月幾 廣西三月三是什麼時候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農曆的三月初三。   廣西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保留著少數民族的很多風俗習慣,其中壯族的“三月三歌圩節”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個節日。   古時候,“三月三” 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漢族民俗認為,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所謂“二月 ...

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 三月是什麼

  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 三月三是什麼節   農曆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這一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

陰曆三月是鬼三月真的有鬼嗎

  陰曆三月三是鬼節嗎 三月三真的有鬼嗎   三月三是鬼節,但是三月三是不是有鬼沒有證據,傳說三月三是有鬼的。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鬆了。三月初三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綵,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遊玩。如果到了時 ...

廣西三月歌圩是什麼時候定的 廣西三月歌圩從什麼時候開始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什麼時候定的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宋代定的,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據悉,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已有壯族“男女盛服……聚會作歌”的記載。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墟”。   廣西歌圩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