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月不知肉味,讀作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
2、出自於《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白話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3、後人常用“盡善盡美”和“三月不知肉味”來評論孔子向萇弘請教和痴迷於韶樂的這段佳話。
1、三月不知肉味,讀作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
2、出自於《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白話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3、後人常用“盡善盡美”和“三月不知肉味”來評論孔子向萇弘請教和痴迷於韶樂的這段佳話。
1、三月不知肉味這句話被孔子用來形容音樂。聽音樂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質享受,暗喻精神享受高於物質享受。
2、三月不知肉味,讀作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
3、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白話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4、後人常用“盡善盡美”和“三月不知肉味”來評論孔子向萇弘請教和痴迷於韶樂的這段佳話。
1、這句話原為孔子用以說明音樂的。
2、這句話的典故出於《論語·述而》。主要是說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朱熹曾為此作注“蓋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
3、這句話的典故發生在當時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萇弘正在家裡廳堂裡接待客人,而那位客人便是身為魯國大夫的孔子。
4、當時孔子以精通詩、書、禮、易而聞名,唯獨對於樂並不精通,因此他藉著代表魯君朝覲天子之機,到洛邑拜訪了精通音律的周朝大夫萇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