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月不知肉味這句話被孔子用來形容什麼?

三月不知肉味這句話被孔子用來形容什麼?

  1、三月不知肉味這句話被孔子用來形容音樂。聽音樂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質享受,暗喻精神享受高於物質享受。

  2、三月不知肉味,讀作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

  3、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白話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4、後人常用“盡善盡美”和“三月不知肉味”來評論孔子向萇弘請教和痴迷於韶樂的這段佳話。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是什麼

  《論語·述而》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孔子在齊國聽《韶》樂,三個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並說:“想不到創作的音樂競達到這麼高的水平。”《韶》樂,相傳是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舞。孔子認為,《韶》樂是“盡美矣,又盡善也”,盡善盡美。相傳歌頌周武王的樂舞為《武》樂。孔子認為,《武》樂是“盡美矣,未盡善也”,盡美不盡善。美指形式美,善指內容善。《韶》樂形式美、內容善,因此孔子聽它入了迷,都忘了肉的味道。聽音樂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質享受,孔子聽音樂而忘了肉味。

三月不知肉味的三月是多久

  三月不知肉味的三月就是實指三個月的時間,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出自於《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三月不知形容什麼的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樂的魅力。出自於《論語·述而》的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昧。《韶》樂,相傳是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舞。孔子認為,《韶》樂是“盡美矣,又盡善也”,盡善盡美。 ...

三月不知形容什麼

  1、《論語》中說,孔子曾經三月不知肉味三個月吃不出肉的味道)。當然不是他的味覺出了問題。原來,孔子是在齊國聽到了一種非常美妙的音樂,聽得如痴如醉,連吃飯時都在想著音樂,肉的味道自然就品嚐不出來了。這種美妙的音樂叫《韶》,是當時流行於貴族當中的古樂。相傳,《韶》由所作,用以歌頌為帝的德行。此後,夏、商、週三 ...

三月不知原為孔子形容什麼的

  1、這句話原為孔子用以說明音樂的。   2、這句話的典故出於《論語·述而》。主要是說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朱熹曾為此作注“蓋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   3、這句話的典故發生在當時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萇弘正在家裡廳堂裡接待客人,而那位客人便是身為魯國大夫的孔子。   4、當時孔 ...

三月不知的典故急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典故:孔子出使齊國,齊國是韶樂和武樂的正統流傳之地,正逢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孔子親臨大典,痛快淋漓地聆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的演奏,進一步印證了萇弘的見解。而孔子出於儒家禮儀教化的信念,對韶樂情有獨鍾,終日彈琴演 ...

三月不知是什麼意思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出自於《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朱熹集註:"蓋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 ...

三月不知形容什麼的獨特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樂的獨特魅力,這句話用來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他事情。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出自於《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白話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 ...

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什麼意思

  1、意思是說:像鬼怪一樣不知道追求什麼,不知道往哪裡去,也就是毫無目的形容醉生夢死,行屍走肉。   2、這句話出自於《淮南子·覽冥訓》,“浮游”是共工的手下,在共工反叛顓頊失敗之後自殺,成為怨靈。而“魍魎”是指山川精怪,一說為疫神,傳說顓頊之子所化。也可代指影子和小鬼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