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指瀾滄江、長江和黃河,最早提出"三江"名稱的應是戰國時期的《尚書》著作,內有一篇《禹貢》,記述了我國九州的方域、地質、物產、貢賦、交通、政治、民族分佈等。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三江指瀾滄江、長江和黃河,最早提出"三江"名稱的應是戰國時期的《尚書》著作,內有一篇《禹貢》,記述了我國九州的方域、地質、物產、貢賦、交通、政治、民族分佈等。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1、西南三江: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因“三江源”而蜚聲海內外;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的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為孕育中華民族、中南半島悠久文明歷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行政區域涉及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為30.25萬K㎡,約佔青海省總面積的43%,佔16縣1鄉總面積的97%。現有人口55.6萬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還有漢、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2、東北三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因“三江平原”而世人皆知。三江平原,又稱三江低地,在東北平原東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佈區。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三條大江浩浩蕩蕩,匯流、沖積而成了這塊低平的沃土。該地區水資源豐富,總量187.64億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積大致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帶還分佈有252萬公頃的針闊混交林。
1、長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2、黃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3、瀾滄江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藏語拉楚,意思為“獐子河”。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