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清道尊創立了道教;
2、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3、三位天尊統稱為道,而習稱三清,是道教最高之神。而每位天尊相距,各歷七千餘劫四十一億年,並各說經十二部,分為洞真、洞玄、洞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而傳於後世廣度群迷;
4、道祖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以知道三清道祖就是宇宙生成的本體。民間舉行道教儀式時,必將此三清的畫像掛於祭壇正殿之上,以示遵守教規。
1、三清道尊創立了道教;
2、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3、三位天尊統稱為道,而習稱三清,是道教最高之神。而每位天尊相距,各歷七千餘劫四十一億年,並各說經十二部,分為洞真、洞玄、洞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而傳於後世廣度群迷;
4、道祖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以知道三清道祖就是宇宙生成的本體。民間舉行道教儀式時,必將此三清的畫像掛於祭壇正殿之上,以示遵守教規。
指道教所尊的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據道書記載,由混洞太無元之青氣,化生天寶,又稱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故稱玉清。由赤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為靈寶君,又稱靈寶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故稱上清。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氣,化生為神寶君,又稱道德天尊,即老君,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故稱太清。三君各為教主,稱為三洞尊神,為神王之宗,飛仙之主,統御諸天神,宇宙萬物都是它們所創造。古書說,三清尊神生於天地之先,其體常存不滅。三清之說初於六朝,極盛於唐末。又有人說,三清都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元元聖祖,八十一次化為老君,八十二次變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變化之身。”
1、杜甫的三衢道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鬆愉快的心情。
2、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遊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於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遊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3、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4、詩還有個特點,就是透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於是產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