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的來歷+上巳節的由來
七夕節來歷 七夕節的神話故事
七夕節來歷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的神話故事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上巳節的來歷 上巳節的由來
上巳節的來歷 上巳節的由來
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
《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節與九月九重陽節相對應,正如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一個在暮春,一個在暮秋,踏青和辭青也隨之進入高潮。
上巳節的傳說
紀念伏羲氏
上巳節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
紀念黃帝誕辰
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傳說,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在黃帝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黃帝部落在從姬水向東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了神農以來的農業生產經驗,將原始農業發展到高度繁榮階段,使本部落迅速發展壯大。
慶祝西王母蟠桃會
道教興起後認為農曆三月三為西王母蟠桃會之日,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會赴瑤池獻禮祝壽,著名的“麻姑獻壽”由此產生。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紀念道教真武大帝
農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花朝節和上巳節-兩個被遺忘的重要傳統節日
在我國曆史上,農曆二月和三月有兩個重要的節日,至今已經很少有人提起。這兩個節日,至今還在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流行,並且十分有意義。被忘記的這兩個節日就是花朝節和上巳節。
歷史上,農曆二月十五日,是我國的花朝節。《朝熙樂事》記載:“二月十五為花朝節,蓋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中旬為月夕也。”
花朝節是百花的節日,他同中秋節一樣,是古代重要的傳統節日。除漢族外,我國苗、壯、滿、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該節早在唐代就很繁華,許多古籍都記載:“當時及其後民間以刀尺、百穀、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並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初,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元費著《歲華紀麗譜》說花朝節:“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遊賞散四郊”,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述說:“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花朝節風俗活動較多,如,“賞紅”,家家戶戶剪紅綢條之類的絲條掛於花木上,為花祝壽,叫做賞紅,有祝花木繁盛,人壽年豐的含義;“賞花與踏青”:二月正是春江水暖,桃李爭芳的時節,便於親友聚會、飲酒賦詩、踏青賞花,非常浪漫、也很有情趣;“趕花會”:花會上有花木銷售,還有娛樂演出,人們在購買花卉之時,欣賞各種雜耍演出,其樂無窮。因此花朝節相當於中國的百花節、愛樹節。
花朝節的當令小吃是“花糕”,武則天朝,每年花朝節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成糕,叫花糕賞賜群臣。由此可見,“花糕”和元宵、粽子、月餅、重陽糕等節日食品一樣,是中國傳統民俗節令小吃。
花朝節還要舉行祭日活動,祭日與祭月都是古代帝王的祭祀禮制,但是規定春天祭日,秋天祭月。
上巳節的巳怎麼讀 上巳節的讀音是什麼
上巳節的巳怎麼讀 上巳節的讀音是什麼
讀“sì”。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同時上巳節又稱女兒節。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 ...
上巳節是鬼節嗎 上巳節是什麼意思
上巳節是鬼節嗎
上巳節是鬼節。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樣的森嚴,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方便得就象走親戚一樣。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鬆了。三月初三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綵,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隨處可 ...
上巳節為什麼叫女兒節 上巳節叫女兒節的原因
上巳節為什麼叫女兒節 上巳節叫女兒節的原因
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為上巳節。節日這天,婦女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薺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薺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所以又叫女兒節。
上巳節叫女兒節的來歷傳說
夏 ...
上巳節是鬼節嗎 上巳節是不是鬼節之一
上巳節是鬼節嗎 上巳節是不是鬼節之一
是。上巳節是中國四大鬼節之一。上巳節的起源,除了認為是古人淨身驅病除不祥的日子,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韓詩章句》中,有這麼一句:“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與神靈、鬼魂 ...
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上巳節為什麼是情人節
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上巳節是一個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上巳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的重要節日,每到這天,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 ...
上巳節是中國情人節嗎 上巳節為什麼是情人節
上巳節是中國情人節嗎 上巳節為什麼是情人節
上巳節是中國情人節,上巳節又稱女兒節。古代少女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少女們在這一天裡,穿上漂亮的衣服,在水邊唱歌跳舞、嬉笑遊玩、採摘蘭草,以求驅除邪氣。由於青年男女會在這天都匯聚到河邊,為古人提供了自由戀愛的契機,因此有上巳節是情人節這一說。
上巳節 ...
202x年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是上巳節 為什麼上巳節是情人節
現在大家都知道國外的情人節是每年的2月14日,但是對於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可謂是知之甚少,可能大部分人知道七夕是傳統的情人節,不過中國還有一個真正的情人節,那就是上巳節。
什麼是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又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