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上巳節要吃什麼+上巳節傳統美食盤點

元旦節為什麼要吃年糕 元旦的傳統美食

  眾所周知,元旦這個節日由來已久,不僅有很多活動,還有許多傳統美食,年糕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元旦為什麼要吃年糕?年糕要怎麼做才好吃呢?元旦還有哪些傳統的美食?帶著這些問題,下面就跟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元旦為什麼要吃年糕

  元旦即將來臨,大家都知道,元旦代表著新年的第一天,人們希望在這特殊的一天準備各種方式來歡慶節日,以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喜悅。吃年糕,就是其中一種方式。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餈”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年糕又稱粘粘糕,元旦吃年糕意在新年年年高。年糕,是元旦節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寓意著步步高昇、五穀豐登,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做法

  今天教大家做的是桂花糖年糕。首先要準備年糕350克,桂花茶1小把,白糖70克,水1碗,橄欖油和植物油各一湯匙;然後將年糕切成一公分左右的厚片;平底鍋燒熱後放入一湯匙的橄欖油,將切好的年糕片放入鍋內,中小火煎到兩面金黃,在盛出備用;鍋中再加入一湯匙植物油,燒熱後倒入白糖,中小火加熱,用鍋鏟不停地攪拌直到白糖完全融化,繼續攪拌加熱到糖液變成琥珀色;迅速倒入一小碗清水,放入煎好的年糕,撒上一些幹桂花同煮;保持大火,邊煮邊轉動下鍋子,避免年糕粘鍋,煮到糖液濃稠剛好能掛住年糕表面,就可以出鍋,撒上幹桂花,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桂花糖年糕就做好了。

  元旦的傳統美食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其中有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除了年糕,元旦還有許多傳統美食,例如餃子、雞蛋、湯餅、椒柏酒、桃湯、膠牙餳等。

端午節要吃什麼 端午節的傳統美食

  端午節要吃什麼 端午節的傳統美食

  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寄託了人們對偉大的愛國者、詩人屈原的無尚崇敬與思念,隨著這一習俗的沿襲流傳,粽子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食品。

  包粽子過端午節這一習俗在我國各地盛行,粽子的種類也頗多,按產地分為:蘇州粽子、廣東粽子、北京粽子、寧波粽子和臺灣八寶粽等被視為我國的名粽。其中蘇州粽子形態較為特殊為四角形,餡有鮮肉、棗泥、豬肉、豆沙等品種;廣東粽子用荷葉包裹,個頭較大,正面方形,後背隆起一隻尖角,以蛋黃做成的肉黃粽和什錦粽風味獨特;北京粽分糯米粽和大黃米粽,大黃米粽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別有風味。至於古代的粽子,從詩人的筆下也可見一斑。“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寫出了粽子的味道和形式;“盤鬥九子粽,甌擎玉雲漿”,描繪了粽子的大小和質量;“渚鬧漁歌響,風動角粽香”,就表明了粽子在當時已成為民間過端午節的普及食品。

  民間有一首民謠生動描繪了民間過端午節時的熱鬧場面:“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吃雞腿菇

  雲南有句俗語:“五月端午,雞縱凸土”。這就是說,端午節到了,名貴珍菌雞腿菇就上市,成為人們節日餐桌上的美味。

  這個“縱”字很少見,應讀作“zong”。明代梅膺柞的(字彙)上說:

  “縱,土菌也,高腳傘頭,俗謂之雞極,出滇南。”

  雞鐵,還有許多寫法,如雞宗、雞棕、雞蹤、雞奚等等。

  今天人們多稱之為“雞腿菇”,因其莖細斂縮,極似雞腿,故名。

  雞腿菇的味道甚為鮮美,清代史學家趙翼寫過雞腿菇,有《路南食雞棕》一詩為證:

  “老慈驚歎得未有,異錢此雞是何族?無骨乃有皮,無血乃有肉;鮮于鋅雄膏,墳于娜雀腹。只有嬰兒膚比嫩,轉覺婦子乳枕俗。”

  飲雄黃酒

  民間大概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但是,現代人發現,雄黃酒含劇毒物質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黃酒了。不過,因雄黃具有抗菌、解毒、燥溼功效,故到了端午節這天,還會有人家會以雄黃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黃燻條的,希望用來避邪和預防蟲蛇傷害。

  端午節吃莧菜

  在豐盛的端午餐桌上,有一盤時新的萊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素炒的莧菜。丘桓興《中國民俗採英錄》說:

  “菜色殷紅的莧菜,本是普通的農家菜,據說這天吃了莧菜以後,不會肚痛,便成了人人必吃的菜。”

  莧菜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野萊。它之所以稱為“莧”,宋人陸佃(埠雅》上說:“莧之莖葉皆高大易見,故其字從見。”

  作為野菜,它曾救過不少窮人的命,明人王磐《野菜譜)這樣寫道:

  “野莧菜,生何少?盡日採來充一飽。城中赤覓美且肥,一錢一束如賤草。”

  由於莧菜產量高,隨掐隨長,價格便宜,又可作為夏日蔬菜淡季的補充,因而很受清貧人家的歡迎。莧菜有紅綠兩種,如果搭配起來做成菜餚,又呈現一種顏色之美。

  其實人們喜歡端午吃莧菜,不僅因為它可口,而且還在於它有食療作用。宋代方岳的《羹莧》一詩寫道:

  “琉璃蒸乳壓化青,未抵齋廚格調高。

  脫柔飯香羹野莧,荷鋤人飽燃霜毛。

  斷無文伯可相系,比似何曾毋太牽。

  見說能醫射工毒,人間此物正騷騷。”

  前六句讚頌莧菜格調高,又可使人長壽。結尾兩句談及莧菜的藥用價值,可“醫射工毒”。射工,又叫蛾,古人認為此蟲含沙射人,使人皮膚髮瘡,中影也可得病。正因為如此,端午這天,人們才為了夏日身體健康而食用莧菜。

上巳節要吃什麼 上巳節傳統美食盤點

  上巳節要吃什麼 上巳節傳統美食盤點

  蒿子粑粑

  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長江以南一帶漢族民間傳統風俗。據傳,“三月三”是一切亡靈的節日,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為的是紀念死者,同時祝願人人健康長壽,不為邪惡所侵。據說,吃了三月三的蒿子粑粑,進山勞作,出門辦事,就不會遭遇蛇咬傷,而且一路平安,凡事吉祥。

  薄餅

  農曆三月初三吃薄餅,是福建同安人的傳統習俗之一。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其子鄭經繼承父業,繼續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閩南一帶,因清軍頑抗造成百姓傷亡慘重。在鄭軍反攻下,清軍投降,鄭軍進入城內,老百姓一邊迎鄭軍,一邊製作薄餅祭祀死難的親友。後來民眾就用薄餅在農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蒿子粑粑

  在湖南地區有著三月初三,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而薺菜的諧音是“聚財”。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薺菜煮雞蛋不僅可能祛風溼、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因此,民間有著“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民諺。

  五色糯米飯

  每年農曆三月三或清明節,壯族人家家戶戶都蒸五色糯米飯過節。五色糯米飯,因呈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而得名。壯族人把五色糯米飯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穀豐登”的象徵,是用來招待客人的絕佳美食,也是用來祭掃先祖的供品之一。

  甜酒發糕

  自古以來,廣西的壯族人就有很多獨特的習俗,有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不變。廣西有些人過清明,也有些人過三月三,最具代表性的祭祀點心是甜酒發糕。而廣西壯族人在三月三上山掃墓的時候,不僅要拿甜酒發糕作為供品祭祀祖先,祭拜之後,自己也要食用,據說可沾染福氣。

  小蒜粑

  在安徽太湖縣畈區,每年農曆三月三和清明節,有吃小蒜粑的習俗。小蒜粑主要由小蒜、臘肉和大米粉製成。據說在很久之前農曆三月三是中國的鬼節之一,這一天傍晚,野鬼出來遊蕩。小蒜味辛性溫,吃小蒜粑能散寒殺蟲、驅逐鬼魔。

  雞屎藤

  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雲南曲靖農村,同樣有很多人喜歡吃雞絲藤。但曲靖不像瓊海、北海等地會在三月三或七月初一專門吃雞絲藤,帶有很隆重的儀式的味道。在那裡,只要是雞絲藤發嫩芽的日子,當地人家就採摘下來食用了,或用來炒肉,或是素炒,或是涼拌,就如同食普通的蔬菜一般簡單自然 。

  三月三為什麼要吃薺菜煮雞蛋

  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清朝葉調元的《漢口竹枝詞》曰:“三三令節重廚房,口味新調又一樁。地米菜和雞蛋煮,十分耐飽十分香。”詞中的地米菜即指薺菜。地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它不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薺菜,別名地菜、護生草、雞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藥。在中藥裡,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

  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腎經,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燴,還可用來做餡或做湯,均色澤誘人、味道鮮美,是一道藥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最常見的一種吃法。每到三月三這天,薺菜便長莖開花,婦女都會採摘來插在髮際。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於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薑,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溼、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七夕什麼?七夕的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有哪些?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合了乞巧習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習俗。七夕節除了浪漫的愛情文化之外,傳統美食也有很多。   七夕節的傳統美食   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 ...

中元什麼?中元傳統食物有哪些?

  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俗稱“鬼節”,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有些地方的人們要祭拜先祖,有些地方還要舉辦家宴,供奉行禮,有些地方是在農曆7月14這天就開始舉辦家宴。這天除了要放河燈、上墳外,也有飲食的習俗,那麼中元節吃什麼呢?   中元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瀨粉   在廣東地區,中元節有吃瀨粉的習俗,瀨粉,是 ...

萬聖什麼 萬聖傳統食物有哪些

  萬聖節要吃什麼 萬聖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熱蘋果西打   這種飲料是用蘋果酒加熱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酒精在加熱時已經揮發得差不多了。這種飲料在歐美的冬天都很盛行,一路喝過聖誕節到春天,熱紅酒也常常在這個時候喝,做法頗為類似,就是把蘋果酒換成紅酒。   糖果   萬聖夜晚上小孩子和青少年都會化妝成 ...

臘八為什麼臘八粥 臘八和臘八粥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和臘八粥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比較廣泛的說法是佛教徒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日成佛這一事件,在每年的臘月初八都熬製米粥,既為了表示對佛祖的懷念之情,也為了向佛祖表示修煉的決心,相信自己只要苦心修煉也可以到達佛祖的境界,佛門之內將臘八粥稱為“佛粥”。 ...

中國民間為什麼臘八粥 臘八臘八粥的傳說

  中國民間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傳說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後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個為疫鬼”,故於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日風俗,後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 ...

2021萬聖什麼 2021萬聖為什麼

  導語:萬聖節到了,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萬聖節的氛圍呢?其實沒有往年那般熱鬧,畢竟現在還是疫情頻發期,大家能夠少出門還是少出門罷,那麼2021萬聖節要吃什麼?萬聖節傳統食物有哪些?萬聖節為什麼要吃糖?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2021萬聖節要吃什麼   熱蘋果西打   這種飲料是用蘋果酒加熱再加入肉桂、丁香、糖 ...

2021年感恩是哪一天 感恩什麼

  感恩節(英文名: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特有而且很隆重的一個節日。時間:美國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加拿大是在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一。最先由美國創立,原意是為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而舉行,並邀請了當初移民美洲大陸時曾幫助過他們的當地印第安人參加的慶祝活動。美國和加拿大在此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