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一是不能侍親(孝敬父母,愛護家人),二是不能事君(恪守本分,行忠義之事),三是不能立身行道,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不孝有三”,這句話出自孟子對於舜的婚姻評價。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1、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
2、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
3、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
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1、一是不能侍親(孝敬父母,愛護家人),二是不能事君(恪守本分,行忠義之事),三是不能立身行道,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這句話出自孟子對於舜的婚姻評價,《孟子》裡記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2、這句話解釋為,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種,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是最大的一種。舜娶 ...
不孝有三是不能孝養父母、愛護家人;不能恪守本分、忠義行事;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話。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迎娶妻子。 ...
不孝有三分別是: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 ...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孟子評價: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餓暈,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給他吃。後來公子重耳成為晉文公,封賞忠臣忘了介子推。當重耳想起時,介子推卻不願再做官,揹著母親隱居在綿山。重耳就放火燒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燒了3天始終不見人出來,上山尋找發覺他和其母已燒死了。在燒焦的柳樹上發現了有血詩的衣襟 ...
祭灶節的來源經過歷史沉澱,例如風俗飲食這方面一定是的,但是,因為祭灶節是比較少提及的節日,很多人都不清楚這個節日的特點,以及祭灶節特別的意義,所以說,瞭解這個節日是必須的,以及需要了解這個節日帶給人們生活上的變化。
祭灶節具體時間
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祭灶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由於每 ...
綠色食品標誌由三部分構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徵自然生態;顏色為綠色,象徵著生命、農業、環保;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AA級綠色食品標誌與字型為綠色,底色為白色,A級綠色食品標誌與字型為白色,底色為綠色。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是出自純淨、良好生態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