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世家大族風采,古代關於家庭禮儀的故事

世家大族風采,古代關於家庭禮儀的故事

  家庭禮儀,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禮儀,遵守家庭禮儀,是家庭和睦的保證,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而遵守禮儀的家庭,也多能教育出知書達理的人才。今天的古代故事,就為你整理了幾則古代家庭禮儀故事,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遵守禮教的。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中的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臥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孟母斷織

  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絲,見他回來就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當下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了,孟子見此,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這樣做的原因。

  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絲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於禍害。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並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女人如果荒廢了生產家裡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而男人放鬆了自己的修養和德行,那麼一家人不做強盜小偷,也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孟子聽後大驚,自此從早到晚勤奮學習,毫不鬆懈,終於成了天下有大學問的人,後世有德行的人,都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古代家庭禮儀的故事有哪些

  1、孔融讓梨;

  2、千里送鵝毛;

  3、程門立雪;

  4、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5、孝感動天;

  6、親嘗湯藥;

  7、齧指痛心;

  8、百里負米;

  9、蘆衣順母;

  10、鹿乳奉親;

  11、戲綵娛親;

  12、賣身葬父;

  13、刻木事親;

  14、行佣供母;

  15、懷橘遺親;

  16、埋兒奉母。

現代人看完都慚愧了,古代的友情故事

  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援和鼓勵。在你有缺點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下面一起來看看本期的友情故事吧。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後,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鍾子期。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絃,終不復鼓琴。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世上如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呢。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無論紅顏還是藍顏“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們永遠的思求。


古代關於家庭禮儀故事3個

  古代關於家庭禮儀的故事有:   黃香溫席: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他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臥冰求魚: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 ...

中國古代禮儀故事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 ...

中國古代世家大族都有什麼稱呼

  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士族、勢族、世家、巨室等。   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其實際影響造成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姓氏家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特長。直到唐代,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 ...

關於古代文明禮儀故事

  名人禮儀故事:   程門立雪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門下。程頤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 ...

古代禮儀故事

  1、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故事。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2、千里送鵝毛: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3、孔融讓梨:孔 ...

中國古代飲食禮儀你知道多少?

  飲食是一件神聖的事情,民以食為天,隨著發展在餐桌之上不再單純的只有中國飲食文化,摻雜了諸如人際交往,溝通等等方面的內容,在餐桌上還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素質,應運而生的便是在飲食上的禮儀。   任何民族都有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 ...

人無信不立古代誠信故事

  孔子在《論語·顏淵》裡說:“民無信不立”,意指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並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說明了誠信的重要性,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後歷朝歷代,都不乏誠信之人。今天的古代故事就整理了幾則古代誠信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曾參殺豬   曾參,春秋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