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世界青年日

世界青年日

  世界青年日(World Youth Day)在每年公曆的11月10日,即香港澳門所說的"普世青年節",簡稱世青,是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4年發起的天主教宗教盛會,目的是為了扭轉有天主教信仰的青年日益遠離教會的傾向。

  世界青年日的目的

  1、向青年傳播希望。世界青年日是全世界青年聚集到一起的盛大節日,今天也是一個把年輕人的自信和力量帶回教會的很好的方法。

  2、世界青年日不僅僅是世界青年的一次簡單的集會,而且也是一次向世界青年傳播真理的機會。它是一個呼籲,讓全世界的青年走到一起,團結如一人。

  3、改變和團結所有人在21世紀依然是一個奇蹟。國際事件能夠帶來更多希望但是也帶來更多的恐懼。教會和基督徒自己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恐怖事件發生,還能引導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希望。

  世界青年日的活動

  世界青年日國際慶典每2-3年舉辦一次,且每次參與人數眾多。2008年7月15日-20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辦的國際級慶典,參加人數多達30萬,主題為"但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為我作證人。"下一屆慶典於2011年的8月15日-21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主題為"在內生根修建,堅定於你們所學得的信德。"

義大利蒙扎市慶祝“世界詩歌日”

  義大利北部城市蒙扎日前舉行慶祝活動,紀念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詩歌日”。慶祝活動由音樂、舞蹈、詩歌朗誦等環節組成,旅意著名華人書法家、詩人、歐洲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潘仲騫應邀出席這次文化盛會。

  潘仲騫先生用中文朗誦了他的詩集《泥塵集》中的《遊居庸關長城》、《羅馬鬥獸場》和《題結婚照》3首詩歌,獲得來賓一致好評。潘先生還當場作詩、揮毫潑墨,其詩作和書法引起人們濃厚興趣。活動組委會主席雷納託稱,潘先生的詩歌朗誦和書法表演是本次活動的亮點,讓大家充分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1999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次大會正式確定3月21日為世界詩歌日,並於當年首次舉辦慶祝活動。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廣詩歌的創作、閱讀和出版,促進詩歌教學,恢復詩歌與戲劇、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之間的對話,使詩歌不再被視為一種過時的藝術。

世界掃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四次大會決定,把每年的9月8日定為國際掃盲日,其目的是動員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機構同文盲現象作鬥爭,並希望透過國際掃盲日活動推動掃盲工作的開展,使各國適齡兒童都能上學、在校學生不過早輟學、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機會。聯合國大會於1987年透過決議,宣佈1990年為國際掃盲年。聯合國還決定,從2003年1月開始的十年為國際掃盲十年,以促進全球範圍內掃除文盲的工作,努力實現在2015年以前將全球成人文盲總數減少一半的目標。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近十幾年的掃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距離2015年前使全球成人文盲率比2000年減少一半的目標仍然很遠。

  最新統計資料表明,目前,全世界15歲以上的成人文盲總量約8億,約佔全球成人人口的20%,其中,三分之二為女性。另外,全球有1.04億失學兒童,其中56%以上是女童。大部分文盲都分佈在非洲、亞洲和拉美地區的貧窮國家。在發達國家中也存在大量的文盲,僅美國就有4000萬成年人無法給孩子讀書讀報,並無法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

  造成發展中國家高文盲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人口發展角度說,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率高,經濟相對落後,國家的教育投入難以與人口的增長成正比。從語言文化角度講,多語種問題在發展中國家較為突出,非洲尤為嚴重。擁有1億多人口的奈及利亞共有410種語言,僅有660萬人口的貝南也有近60種語言。從社會生產角度看,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程度不高,一些工作的知識和技術含量不大,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不十分強烈,文盲與否對社會生產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發展中國家在面臨著科技、人才和資金困難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發展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出許多適合本國國情的掃盲辦法。例如,巴西宣佈,從2003年起,將實施為期4年的全國掃盲計劃,爭取在2007年之前消除國內文盲。


世界視覺和國際獅子會

  獅子會世界視覺日是國際獅子會為了實現其在全球防治眼病的宗旨而於1998年10月8日在六大洲的主要城市推出的預防失明教育活動。在全球多個指定國家或地區舉行義診、教育講座、展覽宣傳眼保健知識等多種形式活動,向各界人士宣傳保護視力的重要性。目的是要解決全球性的失明問題,讓“全球每五秒即有一人失明,每一分鐘即新增 ...

世界人居/國際住房

  為了喚起人們對人類自身住區狀況和擁有適當住房的基本權利的關注。1982年第37屆聯合國大會在確定1987年為“無家可歸者收容安置國際年”後,1985年12月17日,第40屆聯大又一致透過決議,確定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世界人居日”,亦稱“世界住房日”。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居日的目的是,喚起人們對人類居住 ...

世界動物(World Animal Day)

  舉世同慶人類朋友的節日,源自19世紀義大利修道士堅·弗朗西斯的倡議。他長期生活在阿西西島上的森林中,熱愛動物並和動物們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關係。他要求村民們在10月4日這天“向獻愛心人類的動物們致謝”。   弗朗西斯為人類與動物建立正常文明的關係做出了榜。後人了紀念他,就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

世界難民

  世界難民日是每年的6月20日,為了保證難民的基本權利,聯合國於1951年召開了“難民和無國籍人地位全權代表會議”,通過了《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締約國應給予其領土上的難民一定的待遇,包括:在初級教育、公共救濟、勞動和社會安全等方面給予國民待遇;在動產和不動產、自由職業、遷徙等方面給予至少不低於一般外國 ...

世界法律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   世界法學家協會,原名為透過法律維護世界和平中心,始創於1963年7月6日。   世界法學家協會的成立是由於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平臺,以便世界各國的法官、律師、法學教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能夠互相溝通、彼此合作,共同增進公眾對國際法的管理與執行機構的支援與信任。 ...

世界兒童

  1986年,土耳其9歲的女學生豐達·卡拉戈茲萊和另一位同學給世界兒童寫信說:“我們希望在社群內人人平等相待,我們希望生活在和平的世界中。我們雖然是孩子,也能夠改善這個世界。”這封信被送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又送到聯合國代表們的手中,引起強烈反響。同年4月27日被定為“世界兒童日” (World Childr ...

世界癌症

  世界癌症日在每年的2月4日,每年由國際抗癌聯盟(UICC)釋出一個相關的節日主題,目的是為了促進減輕全球癌症的負擔,同時預防癌症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估計,全球每年約有800萬人死於癌症,在所有癌症死亡中,70%以上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那裡可用於預防、診斷和治療癌症的資源有限或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