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不是鬼節的意思+中元節為什麼被稱為鬼節
中元節是不是鬼節的意思 中元節為什麼被稱為鬼節
中元節是不是鬼節的意思
中元節是鬼節的意思。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兩個宗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則強調孝道;佛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中元節為什麼被稱為鬼節
“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作家蕭紅在《呼蘭河傳》中曾這般描寫。
在中國民間的傳統觀念中,農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門大開,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探視親友子孫、或尋求供奉,直到七月底關閉鬼門時才返回。作為禁忌,人們很少選擇在七月舉行結婚、搬家或開幕等喜慶儀式。而這個“鬼月”的高峰,無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稱為“中元節”的這個日子。
那麼,將“中元節”定義為中國的“鬼節”,合適嗎?
中元節從何而來?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於生產能力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雲:“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的確,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諸侯的事,然後自上而下影響到民間。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禮記·月令》中寫到在孟秋(農曆七月),“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對於祭祀亡靈,是個很好的選擇。
“七月半”也叫“盂蘭盆節”,這個名稱體現了該節的佛教因子。“盂蘭盆”是梵語音譯,意思是解倒懸之難。佛經中有一個“目連救母”的故事,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其母死後墮於餓鬼道中受苦,目連用神通之眼看到後十分傷心,以缽盛飯運用法力送給母親吃,但是飯一到口邊即化為火焰。佛祖告訴目連,其母罪孽深重,需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珍餚果品置於盆中,供養十方眾僧,這樣的功德廣大,才能使他的母親濟度。目連依佛祖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
南北朝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盛發展的時期。“目連救母”這則佛門的孝義故事,也有人說是佛經譯者根據中國孝道文化的改編,但不管怎樣,它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觀念薰陶的中國民眾的口味。從這個故事出發,本屬於佛教內部的佛臘日(佛曆以此為歲末,七月十六日為歲首)興起了盂蘭盆會,供佛及僧,祭祀亡靈,以報父母生養撫育慈愛的恩惠。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蘭盆會與“七月半”的嘗新祭祖習俗合併,並開始確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國節日系統中地位。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及時記述了這一節日的新變化:“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文獻也記載,推崇佛教的梁武帝蕭衍,每年七月十五日入寺送盆供養諸佛。
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自然是諸路鬼眾了。所以中元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道士們在這一天講誦經文,為地官慶賀誕辰,為眾鬼超度,同時信眾們也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日超生。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
中元節不能吃什麼 中元節飲食禁忌
中元節不能吃什麼 中元節飲食禁忌
中元節飲食上沒有什麼特別不能吃的,只要注意不要吃相剋的食物就好。但部分地區因在七月半中元節這天會舉辦祭拜主題活動,也會做很多食材做為供品。貢品不能用雞做貢品,因此最好也不要吃雞。
中元節節日由來
中元節來源於初期的“七月半”農作物大豐收秋嘗拜祖,“七月半”的造成能夠上溯遠古的祖靈欽佩與農活大豐收時祭。古時候大家針對農活的大豐收,常寄予於神明的庇護。如漢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雲:“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生孰,而祭其先爺爺奶奶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奉祀祖先在一年四季皆有,但“秋嘗”在這其中十分關鍵。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大家舉辦向先祖亡魂祭獻的典禮,把當季妙品先供神享,隨後自身品味這種勞動者的果子,並祈祝明年的好兆頭。從史籍記述看來,秋嘗拜祖的主題活動,先秦時期現有之;最初,“秋嘗”的時間並不確定性,之後慢慢固定不動在七月中下旬,一般是立立秋後第一個花好月圓的望日,秋氣剛來之時。
七月半中元節傳統食物:
1、吃鴨
“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況且雞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所以選腳掌扁平的鴨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中元節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
2、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3、面羊
這一民俗的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麵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孃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並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
4、花饃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麵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5、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現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中元節不能剪頭髮 中元節剪頭髮有什麼後果
中元節不能剪頭髮 中元節剪頭髮有什麼後果
中元節不能剪頭髮這一說法是因為早期有些地區,中元節是不能剪頭髮的,因為當時認為,死去的人要入殮下葬,才會把頭髮剪了,因此中元節這個百鬼夜行的節日,人們害怕剪了頭髮,會招來鬼魂的注意,招來死亡,所以在這一天忌諱剪頭髮。
中元節剪頭髮真的會招鬼嗎
七月半理招鬼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鬼”實際上是一個符號,一個代表著“陰、邪、煞”這些負面能量的符號。現代科學是無法捕捉、探尋這些對人的精神、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負面能量的,而這些負面能量又確實存在,真正的對人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對於這種未知的事物,大家給了一個代表性的符號——鬼。它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產生的形式:
1、由環境產生
很多朋友都知道,墓地特別是野外的墓地,容易產生陰邪的煞氣,這是產生陰邪之氣比較有代表性的環境,另外還有像地下室的陰暗、不通風的角落、長期沒有人居住的老宅、常年不見陽光的地方等等,這樣的環境就容易滋生陰邪之氣。
2、由意念產生
這個大家可能覺得有點玄乎,但實際上的確是這樣。像鬱鬱而終的、災禍意外橫死的、窮兇極惡之人、含有冤屈而死的、對家人或某人患有極強的恨意而死的,這類情況而死亡的人,往往就會懷有極強的怨念或冤念,死後會留下這種負面能量,對活著的人產生影響。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在民間世俗裡,“七月半”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不忘根本。在佛教裡,七月又稱“歡喜月”、“佛歡喜日”、“吉祥月”,“報恩月”。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後期的“七月半”習俗,可以說是世俗、道教與佛教的融合。
中元節的來源和傳說
中元節又叫為盂蘭盆節,傳說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目蓮(目蓮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按照指示,目蓮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中原節的禁忌
① 禁床頭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鬼魂,睡覺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候。
② 禁夜遊:八字燈的人晚上千萬不要游泳,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③ 非特定場合燒紙:紙是給死人的,金紙是給神的。燒紙只會吸引更多的鬼魂。
④ 禁偷祭品:這些人在沒有得到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只會給自己帶來厄運。
⑤ 禁吹口哨:晚上吹口哨很容易吸引看不見的東西。
⑥ 禁叫名字:晚上旅行時不要叫你的名字。儘量與代號匹配,以免被人記住。
⑦ 禁游泳:這時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生命就被帶走了。
⑧ 禁隨意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喜歡藏起來嚇唬人。如果害怕,這是他們入侵你的最佳時機。
持漢節不失什麼意思
持漢節不失是當時張騫由西域返漢時遭匈奴扣留,張騫持漢節不失而表現出他對漢的忠誠。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 ...
蘇武留胡節不辱的意思
釋義: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北海邊,但他的氣節始終不受到侮辱。出處:《蘇武牧羊曲》。歌詞: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有笳聲,入耳痛心酸。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髮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 ...
鬼節是什麼節 被稱為鬼節的節日有哪些
鬼節是什麼節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鬼是在人類矇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
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此詞條將詳細介紹中外各個鬼節的起源文化等內容。我國一些地方將上巳節(三月三)、清明節 ...
寒衣節不讓燒紙怎麼給先祖送衣服?寒衣節是為什麼而設立的節日?
十月初一寒衣節,俗稱鬼節,由於這天各地都會舉行祭祀活動,並未逝去先人送去寒衣,所以寒衣節能不燒寒衣嗎成了很多人都有的疑問,畢竟現在各地都提倡文明祭祖,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寒衣節送寒衣怎麼送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 ...
202x年上巳節又被稱為什麼節 鬼節放鞭炮來驅鬼辟邪
2022年上巳節又被稱為什麼節
因為人們恐懼對於未知的一些事情,而且又特別害怕,所以在我們的心中認為和一些不好的節日,相粘連的節日肯定也有什麼問題,晚上甚至會放鞭炮來驅鬼辟邪。上巳節因為也在春分前後,常與清明節重合。清明節也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人們常提到的中國鬼節之一。因此,三月三在人們心 ...
重陽節又被稱為什麼節 重陽節的別稱
重陽節又被稱為什麼節 重陽節的別稱
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登高節、賞菊節、茱萸節、重九節、曬秋節、菊花節、踏秋節、女兒節等,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倡導全民尊老風尚,把農曆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的演變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 ...
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七被稱為什麼節
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七月七被稱為什麼節
七月七日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古俗在這天晚上,漢族女孩們要穿針乞巧。鵲橋相會歌頌了漢族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七夕節還有哪些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