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珍品之一的南京雲錦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珍品之一的南京雲錦

  世界聞名的中國四大名錦有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和南京的雲錦。南京雲錦因其絢麗多彩、像天上的雲彩故而得知雲錦,南京雲錦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它濃縮了中國紡織技藝的精華。想更瞭解南京雲錦嗎?

  本期的江蘇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南京雲錦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南京雲錦是至善至臻的漢族傳統工藝美術珍品之一。吳村梅有一句詩就是用來描寫南京雲錦的:“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雀妝花雲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南京雲錦是南京傳統的提花絲織工藝品,是南京工藝“三寶”之首。

  南京雲錦配色多達十八種,運用“色暈”層層推出主花,富麗典雅、質地堅實、花紋渾厚優美、色彩濃豔莊重,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由於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雲般的瑰麗,故稱“雲錦”。現代只有南京生產,常稱為“南京雲錦”,至今已有1580年曆史。南京雲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與蘇州緙絲並譽為“二大名錦”)。

  雲錦的“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組合,《釋名·採帛》:“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惟尊者得服。”這是說,錦是豪華貴重的絲帛,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穿得起。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大人每稱之曰:‘計部嘆巧婦之炊,冏寺羨空群之顧,首山無庚癸之諾,埛野多雲錦之胯。’”

  南京雲錦是一種始於南朝而盛於明清的絲織工藝品,它歷史悠久,紋樣精美,配色典麗、織造細緻,是紡織品中的集大成者。對於這樣一種優秀的傳統工藝美術品,我們僅限於原生態的繼承和保護是不夠的,還應該結合時代的特點,讓雲錦進入人們的生活,並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

  雲錦起源於距今1500多年的六朝。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而南京雲錦則集歷代織錦工藝藝術之大成,位於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貢品,是皇家衣飾的主要用料。因其豐富的文化和科技內涵,被專家稱作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公認為“東方瑰寶”,亦是中華民族和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南京雲錦的產生和發展與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關。南京絲織業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東吳(公元222年—公元280年)時期,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末年,大將劉裕北伐,滅秦後,將長安的百工全部遷到建康(今南京),其中織錦工匠佔很大比例。後秦百工中的織錦工匠繼承了兩漢、曹魏、西晉和十六國前期少數民族的織錦技藝。

  公元417年東晉在建康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被看做是南京雲錦正式誕生的標誌。從元代開始,雲錦一直為皇家服飾專用品。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並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設有“江寧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寧織造20年之久。這一時期的雲錦品種繁多,圖案莊重,色彩絢麗,代表了歷史上南京雲錦織造工藝的最高成就。

  南京雲錦織造鼎盛時擁有3萬多臺織機,近30萬人以此和相關產業為生,是當時南京最大的手工產業。1949年後,政府先後投資幾千萬元用於恢復和保護雲錦,南京市雲錦研究所還成功地科學複製了20世紀70年代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褝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萬曆皇帝“織金孔雀羽妝花紗龍袍”等,但云錦仍然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局面,全國真正懂雲錦技術的不過50人。

  雲錦過去專供宮廷御用或賞賜功臣之物。現代雲錦繼承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格而有所發展,傳統品種有妝花、庫錦、庫緞等幾大類(見“妝花”、“庫錦”、“庫緞”),庫金、庫錦等等以清代織成後輸入內務府“緞匹庫”而得名,沿用至今。

  妝花類織物是代表雲錦技藝特色和風格的品種,圖案佈局嚴謹莊重,紋樣造型簡練概括,多為大型飽滿花紋作四方連續排列,亦有徹幅通匹為一單獨、適合紋樣的大型妝花織物(如明、清時龍袍、炕褥毯墊等)用色濃豔對比,常以金線勾邊或金、銀線裝飾花紋,經白色相間或色暈過渡,以緯管小梭挖花裝彩,織品典麗渾厚,金彩輝映,是雲錦區別於蜀錦、宋錦等其他織錦的重要特點。

  1949年後,在傳統品種的基礎上創新品種,如雨花錦、敦煌錦、金銀妝、菱錦、裝飾錦及臺毯、靠墊等,供應蒙、藏兄弟族服飾和書畫裝裱、旅遊紀念品、外貿等的需要。

中國傳統工藝三絕之一:福州脫胎漆器製作方法

  福州,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文明誕生了。在中國著名景點中福州又叫榕城,在歷史的長河中基本上都是福建的政治中心。今天呢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是福州文化中脫胎漆器製作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福建)福州脫胎漆器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藝術珍品,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享譽國內外。

  清宣統二年(1910年)以來,參加美國聖路易斯博覽會、義大利覺蘭多博覽會、德國柏林衛生展覽會、英國倫敦博覽會和在美國芝加哥、日本東京,以及菲律賓、比利時、巴拿馬等地舉行的國際博覽會,多次榮獲特等金牌獎、頭等金牌獎和最優獎等多種榮譽,曾被譽為“珍貴黑寶石”和“東方珍品”。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於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州脫胎漆器的最大優點是:光亮美觀、不怕水浸、不變形、不褪色、堅固、耐溫、耐酸鹼腐蝕。福州脫胎漆器最大特點是:輕。

  福州脫胎漆器所具有的這些優點、特點,是由其特殊的製作工藝、高超的髹漆技藝所決定的。作為脫胎技藝同髹漆藝術相結合的產物,福州脫胎漆器的製作頗為不易,從選料、塑胎、髹飾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經過幾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藝非常複雜,製作和陰乾等十分費時,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數月,成品還需密閉在陰室裡很久。

  製作方法

  福州脫胎漆器的製作方法有兩種:一是脫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為粘劑,然後用夏布(苧麻布)或綢布在胚胎上逐層裱褙,待陰乾後脫去原胎,留下漆布雛形,再經過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後施以各種裝飾紋樣,便成了光亮如鏡、絢麗多彩的脫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它們以硬材為坯,不經過脫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與脫胎基本相同。

  以花瓶製作為例,先預塑好泥胎或製作好木瓣胎模型;再用水裱上二層毛邊紙;刷上脫離劑兩道;髹上推光漆;然後成的分別髹上用生漆調細、中、粗灰數道;視器物的大小,用麵粉調生漆裱上一次或二三次夏布或綢布;分別髹上用生漆調粗、中、細灰數道;用水衝去泥胎或脫去木瓣胎;用清水洗淨胎內面,便成了脫胎漆器的"雛形"。每道工序都要陰乾,每道髹漆在陰乾後,都要用蘇磚等幹磨。"雛形"製成之後,還有好幾道大工序。

  髹飾技法

  福州脫胎漆器的一個顯著特徵是"色彩瑰麗,光亮如鏡",人們對它產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髹飾上的豐富多彩。其傳統髹飾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暈金、錦紋、朱漆描金、嵌銀上彩、臺花、嵌螺甸等;新中國成立後,又發展了寶石閃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窯變、變塗、仿青銅等技法,並且把髹漆技藝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藝術結合起來,使漆器的表面裝飾琳琅滿目。

  福州脫胎漆器在我國傳統的朱、黑等漆色基礎上以"真金碾泥為色",即以真金、真銀碾成金粉、銀粉作調和料,解決了一般漆色幹後變為黝黑、難與其他鮮豔顏料調和的困難,增加了藍、綠、褐等多種鮮豔的漆色,且漆色經久不變;有的裝飾還用上了刻銀絲、刻金絲、螺鈿、鑲嵌等,使脫胎漆器更加精美。

  漆畫

  福州脫胎漆器藝術的發展沒有停留在漆器本身,透過藝人們的努力,它還衍生出一個新的畫種--漆畫。1964年,從美術院校畢業的一些美術工作者把漆器裝飾工藝技法用於繪畫,創作出了一批漆畫作品,首次以獨立畫種參加全國美術展覽,受到首都美術界和群眾的矚目,從此福建漆畫從實用美術進入觀賞藝術領域。

  原來漆畫是附著在漆器的器皿上,近幾十年來,透過畫家的努力,把漆器的一些裝飾技法運用在平面上,來做成獨幅畫,這就形成了漆畫。漆畫使用大漆和其它一些特殊材料,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這是其它畫種所不能替代的。

  據介紹,漆畫採用黑漆、朱漆、透明漆、金銀、螺鈿、蛋殼等材料和繪作、髹色、剔填、鑲嵌、暈金等裝飾手法,配以罩明、戧刻、打磨、揩擦、退光等工藝手段,使畫面產生深沉古樸、瑰麗神奇、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加上漆畫質地華美堅固,適用於建築,是現代壁畫的理想形式。

  漆畫是畫在木板上的,但是它的畫面不能直接接觸木板,必須在畫面和木板之間用生漆做一個嚴密的隔離層,這就是作底胎的功夫。這個畫板由工廠生產製作,然後畫家用熟漆在上面畫畫,幹了以後畫面上就有一種光澤,很漂亮。至於漆畫的作畫手段很多,整個脫胎漆器的工藝手段都可以用到漆畫上。

  【結束語】在歷史上,福州脫胎漆器曾被收藏為宮廷珍品,新中國成立後又被列為珍貴的國家禮品贈送外賓,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青睞,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各省市,而且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傳統冠禮首服之一:皮弁

  圖為朱元璋第十子、明魯荒王朱檀生前使用的皮弁

  先人很重視冠帽的禮儀,將其尊稱為首服。皮弁就是華夏衣冠體系中首服的一種。以皮革為冠衣,冠上當有飾物,一般是皮革縫隙之間綴有珠玉寶石,比如說天子以五采玉飾其縫中。《詩經·衛風·淇奧》也提到了這種裝飾:“充耳繡瑩,會弁如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杜注:“弁以鹿子皮為之。”文獻說的皮弁冠,前高後卑,與用皂絹所制的委貌冠(玄冠)形制接近。

  皮弁為軍戎田獵的服飾首服,比如天子公卿大夫行大射禮於辟雍時,執事者均戴白鹿皮所作的皮弁。因為白鹿皮弁為典型,重視服飾色彩搭配和諧的先人著皮弁時要配素白色的衣裳,這一套固定的搭配常常用作射禮等軍禮禮儀。這套皮弁服裝則稱為“皮弁素積服”。

  按《儀禮·士冠禮》的冠禮三加,初加緇布冠,象徵將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務,即擁有人治權;再加(第二次加)皮弁,象徵將介入兵事,擁有兵權,所以加皮弁的同時往往配劍;三加爵弁,擁有祭祀權,即為社會地位的最高層次。


中國傳統飲料之一:白酒是蒸餾酒嗎?

  酒分為很多種類,而在現如今生活中最常見的酒也是最多飲用的酒就是啤酒。而中國的傳統工藝釀造的白酒現如今大多都是年紀稍大些的人喜愛飲用的。   那麼,本期白酒文化了解白酒是蒸餾酒嗎?   蒸餾酒是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各種酒精飲料。蒸餾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轉化為糖的澱粉等物質。如蜂蜜、甘蔗、甜菜 ...

中國傳統葬禮主要過程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屍體淨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儘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 ...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的流程

  1.食湯圓:新郎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及閨中女友一起吃湯圓, 表示離別,母親喂女兒湯圓,新娘哭。   2.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後,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這新娘,此時,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攔住新郎,可是條件要新郎答應,通常都以紅包禮成交。   3.拜別:新娘應叩別父母道別,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4.出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與由來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 ...

中國傳統的子嗣習俗

  家庭以生子為大事,兒女雙全福壽康寧,什麼時候家裡添了丁、進了口,可是件大張旗鼓慶賀的喜事兒。孩子的出生代表著血脈的延續和家族的興旺,人的一生也從其誕生開始進入家庭和社會。   求子   已婚婦女未孕前,民間有種種期盼懷孕得子的習俗,儀式多帶有神秘的色彩。公婆丈夫,還有媳婦自己,各自實行著各式各樣的求子辦法 ...

中國傳統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

中國傳統黃曆名詞解析|老黃曆名詞解析

  在現代的社會中比較少人使用黃頁,也就比較少人懂的如何看黃曆,下面解析一些黃曆名詞,一遍檢視黃曆是理解更加準確。   祭祀:指祠堂之祭祀、即拜祭祖先或廟寺的祭拜、神明等事 。   安葬:舉行埋葬等儀式。   嫁娶:男娶女嫁,舉行結婚大典的吉日。   出行:指外出旅行、觀光遊覽。   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設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