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古代科舉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程式

  1、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2、鄉試。鄉試,唐宋時稱“鄉貢”、“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金代以縣試為鄉試,由縣令為試官,取中者方能應府試。元代在行省舉行,但腹裡則分別在河東、山東二宣慰司和真定、東平、大都、上都四路舉行,共17處。考試分兩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試兩場,漢人、南人榜試三場。明、清兩代定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生、廕生、官生、貢生,經科考、歲科、錄遺合格者,均可應試。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中式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中試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凡中式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3、會試.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錄取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金元明清四代科舉考試名目之一。所謂會試者,共會一處,比試科藝。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舉行考試。會試在北京內城東南方的貢院舉行。會試的主考官4人(明代為2人)稱總載,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員,由部都請派充。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 ,第一名稱“會元”。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錄取。清代無定額,每科自百餘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錄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各省被錄取的名額,以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會試揭榜後,中式者於下月應殿試。

  4、殿試。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5、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試帖詩等。八股文題目出自四書五經,略仿宋代的經義,但是措辭要用古人口氣,所謂代聖賢立言。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稱為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

中國古代科舉

  中國封建王朝透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創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

  光緒二十七年,武科考試正式廢止,歷經1300餘年。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對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觀念和社會風尚有重大影響。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有哪些名次

  1、同進士出身,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

  2、舉人,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

  3、解元,生員參加鄉試;

  4、會元,舉人參加會試;

  5、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被稱為連中三元,考上為貢士;

  6、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錄取三百名為貢士,會元、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

  7、貢士,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皇帝委派大臣主管殿試,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明、清殿試,分為三甲;

  8、狀元,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

  9、進士,參見殿試條,考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副總裁,第三名稱探花,皆賜進士及第;

  10、生員即秀才。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稱號有哪些啊

  1、縣試(由知縣主持);   2、府試(由知府主持);   3、院試(由朝廷委派學政主持);   4、鄉試(一省範圍內,參加者必須為“秀才”,考試及格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5、會試(全國範圍內,三年舉行一次,地點在北京貢院即如今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會試考中後,稱為“貢士”, ...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四階段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四階段如下:   1、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2、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取得參加中央一級的會試的資格。第一名叫解元。   3、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 ...

科舉制在中國古代起過什麼作用

  科舉制度產生於隋朝,是對魏晉門閥制度的否定,當時是進步的,一直到明清還不失為世界先進的官員選拔制度,只是延續既久,流弊頗多。   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   1、有利於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選官方面的腐敗,改變了自秦漢以來以舉薦為主的官吏選拔制度;   2、有利於籠絡人才,緩和了階級矛盾,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魚 西施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嚐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閉月 貂嬋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貴妃醉酒

   羞花   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選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