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節日與外國節日的區別

中國節日與外國節日的區別

  1、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有特定的內容,比如春節、中秋、端午節等,過節時也都有一定的安排,像春節,要一家人吃團圓飯,還要走親訪友,久而久之有的已變成一種固定的應酬,不管喜歡不喜歡都要做,甚至許多的內容帶有了更為複雜的背景。高興之外並不輕鬆。

  2、外國節日,即使是傳統的也只不過是家人團聚,而現在被商業開發後,基本上就是輕鬆消費、熱鬧玩耍。到了中國,由於並不受到年長者的重視,年輕人自由自在,三五成群、邀朋呼友,想怎麼過就怎麼過。加之商家的炒作,自然是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3、從消費和娛樂的角度看,多一個節日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好事。既可以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又能讓百姓感受到異域的文化,多一個娛樂消遣的機會。

  引進一些外來的節日文化,可以豐富的生活,帶來歡樂,能多些人們相互間溝通感情、增進友誼的機會。

  4、各大商場裡已經充滿了節日氣氛,五花八門的小禮品很吸引人的眼球,新鮮、刺激、有趣應該是年輕人愛過洋節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其實不管洋節土節,都包含有家人團聚、祝福平安等吉祥的意思,所以除了我們的傳統節日,一年中再多一些洋節,不是多一份快樂嗎,只可惜,內地不像香港,過洋節不放假。

  5、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經過幾千年漫長歲月延續下來的,很難說哪些是原始的文化、原始的節日,就像沒有理由排斥國外先進的技術、文明,拒絕學習外民族語言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多一些節日沒有什麼不好。

  聖誕節只是諸多“洋節日”在中國的一個縮影。近些年,情人節、愚人節、感恩節等眾多的“洋節日”在中國都市大行其道,但這些西方節日原有的意義已被中國的年輕人曲解,變成了“瘋狂聚會”、“狂歡的盛宴”。

元旦是中國節日還是外國節日

  1、元旦,非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

  2、世界節日元旦節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旦,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3、中國歷史上的“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中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一的,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從漢武帝起,規定陰曆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4、辛亥革命後,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新曆年”或“公曆年”。

中國節日與西方節日的差異

  1、其實中國人以往比較戀家,過的節日也是戀家的節日,節日思親想家的感情爬上心頭。但這種傳統的節日既不符合奔放、豪邁的時代,也不符合男尋女覓、合歡聚會的良宵。

  2、中國的春節純粹是家人的年年聚會的節日,最多訪訪親朋好友。元宵節還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情人相聚的情調,但籠罩在新年後沒出門的氛圍中,只適合於青梅竹馬的家鄉情人的時候,但對於浪蕩於在外有著外頭情戀的開放的人們可有點望洋興嘆。端午節置身於對死亡的英魂的悼念及崇拜更不適合小情侶的情調,重陽節登高踏秋顯得孤獨流浪的樣子,也不符合小情侶的情調,即使符合,也只是像七夕夜那樣兩兩相依躲避在無人的角落來一段海誓山盟而已,只是獨樂樂而已,總之中國的節日是戀家的、內斂的節日。

  3、但西方的有些節日可不一樣,尤其情人節及平安夜,在這些平凡而快樂的節日裡,小情侶可大膽的雙雙出門、大方的狂逛商店、狂購兩人所愛的東西;這時街上許多人都是這樣的,熟人相見相對而視一笑後又引著自己的心上人繼續自己的前程;這時沒有孤獨,孤獨的人是不會出門的,孤獨的人出門反而顯得很不合適。這時成雙成對的一排排的行走聚會完全構成了群樂樂的局面。總而言之西方的節日充滿著奔放與對感情的大膽表白,是開放的、追求的節日。

  4、再者隨著對西方文化的學習,尤其英語等外文的學習後,青年人對西方節日有新鮮感、同時對愛情有新鮮感,這時新鮮感的配合形成了新鮮的外在環境;這時情人節、狂歡節、平安夜就達到了澎湃的高潮:廣場上形成了人山人海的局面,在這兒人人是主角人人演著自己的喜劇。但中國傳統的節日就不一樣:在春節裡有家人、有祖宗、有神廟等,這時家裡的長輩是主角,可要給他們磕頭了,自己只是一般的配角而已,在元宵節、重陽節或其他的節日裡快樂的活動是看看人們自娛自樂的喜劇演出而已,這時許多人只是觀眾而已。

  5、傳統的節日的源頭就是廟會,所謂廟會是古中國祭神祭祖的追祖思源的活動、對神的膜拜。

  6、西方的節日源頭就是亞當夏娃的傳說,期間滲透著愛情,滲透著浪漫。像平安夜對新的生命----聖嬰的嚮往。自己完全與神一樣在神的節日裡人神結合、自己就是神、自己可以幹神們幹過的所有事情。

  7、面對西方的節日中國的節日顯得有點拘束,尤其對於自己的有的事情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與其他家人相聚時肯定會有所交代,交代後由於代溝、意識的差別,可能會有“日出、雷雨”中痛苦的矛盾劇情。這時中國傳統的節日不但內斂,還有排外甚至反對新事物的意識。這時西方的節日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有接納自己新識;神都接納了新事物,都接納了自己的追求,更何況他人。這就是西方的節日是開放的,有對新事物追求的鼓動與環境條件。


中國農曆陰曆的區別

  中國農曆與陰曆的區別   農曆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曆法,曾長期在我國使用,該曆法中強調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而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民間也有稱為夏曆、陰曆的。在 1912年以前,我國曆代一直沿用這種曆法作為正式曆法。而真正的陰曆是最古老的歷法,現今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中使用的回曆,就是陰曆的一種。    ...

中國說唱戲曲的區別

  說唱一般指的是說唱藝術,是曲藝的表演形式,比如:相聲,快板,評書,快書,單絃,大鼓,墜子,評彈等。一般是有一個或兩個人表演,自己伴奏或者由樂隊伴奏。在表演時,一個人表演多個人物。比如快板《劫刑車》,雖然只由一個人來唱,但演員一會兒扮演雙槍老太婆,而扭轉過身時候,同樣可以扮演跟老太婆對話的匪兵。化妝服裝簡單 ...

民族節日文化遺產的區別

  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充分展現。民族節日可以是世界文化遺產,但不是所有的民族節日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向該專案的國際部門申報並透過的才是世界文化遺產。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是   A.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首要標誌   B.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是外國節日

  1、首先我們熟知的元旦只是我們國家的叫法。在國外人家可是正在熱熱鬧鬧地過著新年呢。陽曆的1月1日是許多國家的法定新年。但是在中國講到新年,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另有其人了。近代西化嚴重,元旦的新年味道也越來越重了。中國人其實過著兩個新年了,想想還有點小激動。   2、元”在中國古典意義中代表的是萬物的初始,大 ...

中國外國的教學方式有何區別

  中西社會文化差異、教育體制差異決定的。西方人講求獨立,鼓勵孩子較早脫離父母,而中國文化注重人際關係,強調互助和依靠。   從教育上看,西方的評價體系是多元的,學生只要某個領域表現突出,就會得到肯定,而中國教育體制是用幾乎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注重學習成績。 外國教育重視閱讀而不要求背誦,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 ...

中國節日及法定節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節(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節(農曆清明當日,放假一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一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週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節(農曆端午當日,放假一天) ...

十二生肖 中國最大的節日文化符號

  如何透過節日符號和儀式來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包括學術界在探討的一個問題。我認為,其中一個比較具體的、也許是一個可操作性的問題,就是春節的象徵符號的問題。傳統節日是非物質遺產中最具象徵性的,而春節又是傳統節日中最大的,因此,可以說,探討研究春節的象徵符號這個問題,很有意義。   現在春節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