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秋節是農曆幾月幾日+中秋節的時間是農曆八月十五嗎

農曆7月7日是七夕節嗎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

  農曆7月7日是七夕節嗎

  農曆7月7日是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這一天的許多其他地方都稱為“女孩日”。七個季節等等。

  七夕節的起源實際上是由於中國民間關於牛郎織女之美和美麗的愛情故事的傳言,所以這一天具有非常生動的愛情象徵意義,被認為是由中國人來浪漫。傳統節日的色彩。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在七夕節那天,男女情侶將穿著中國古代服飾,走在街上和小巷與我們自己的情人一起度過這個假期。

  儘管七夕節起源於中國,但現在許多外國正慢慢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在包括日本,朝鮮和其他地方在內的許多國家/地區,農曆七月初七也舉行慶祝活動。 2006年,這個節日也被列為中國最早的非物質文化。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夕從字面意思上說,“夕”是晚上,七夕就是農曆七月初七的晚上。也是神話傳說中,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在這天晚上相會。

  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民族節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仙緣會、雙七節、香橋會、仙橋會、天緣會、巧節會等。

  農曆的七月七日這一天還有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七夕水、盤古王節以及耕牛生日等節日名稱。名稱不同,其過節的民俗內容也不同。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名稱,這麼多的不同過節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日子積澱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詮釋,所以難以放棄。

  七夕節為什麼定於農曆七月七

  說法一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傳說,規定兩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這天鵲橋相會。

  說法二

  關於乞巧的記載。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說法三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說法四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說法五

  “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同時七夕節也被稱之為“女兒節”。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中秋節農曆時間是什麼時候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中秋節農曆時間是什麼時候

  每年中秋節時間是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介紹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嫦娥奔月”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飛到了月宮。嫦娥奔月後,后羿日夜思念,便讓侍女在月光下襬上供桌,上面放著嫦娥最愛吃的各種水果。鄰里鄉親也在自家院內擺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麗善良的嫦娥。

  從此以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每到八月十五這一天,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或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里,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種之時,都會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賜予五穀豐登,這種活動被稱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穫的季節,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謝神的庇護,稱為“秋報”。八月十五是秋季收穫的季節,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中秋節或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

  春分祭日,秋分則祭月,自古以來,秋分就是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現在的中秋節就是由傳統的祭月節演化而來。

  有確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調至每年月圓的八月十五,這就有了中秋節。

  中秋節習俗盤點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祭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5、觀潮

  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6、走月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7、玩花燈

  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中秋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中秋節的時間是農曆八月十五嗎

  中秋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中秋節的時間是農曆八月十五嗎

  中秋節農曆時間:每年八月十五

  中秋節為什麼是農曆八月十五

  農曆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為秋季,按排行依次為孟秋、仲秋、季秋。即七月為秋天的第一個月,為孟秋;八月為秋天的第二個月,為仲秋;九月為秋天的第三個月,為季秋。

  秋天為金,金克木,所以秋天為果實收穫的季節,正所謂“春華秋實”。對於“秋實”這樣一個季節,得需要一個重要的節日來映襯,這樣才能體現金秋的重要性嘛。

  八月十五這天正好在三秋的一半,為名副其實的“中秋”之日,中秋之日應該是金氣最平和的時候,是個不錯的日子,與秋季的節日氛圍挺相符,這便是“中秋節”。上邊提到了,因為八月又叫作“仲秋”,即秋天的第二個月,所以八月十五“中秋節”又稱作“仲秋節”。

  中秋節時間之所以在八月十五,還與一個傳說有關。傳說嫦娥本來是後裔之妻,後裔射下9個太陽。王母賜他仙藥,他捨不得吃下,就叫給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後裔門徒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想天上飛去,當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圓,因不捨後裔,嫦娥就停著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從此廣居廣寒宮,後裔回家心痛不已,於是每年八月十五都會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相聚。

  中秋節節日別稱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的一些習俗活動:

  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

  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中華門外窯灣街的上碼頭有座“澗子橋”,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則來此往橋下摔瓦罐,據說能使妻子懷孕。久而久之,這座橋也訛稱“見子橋”。

  中秋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的意義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應該說,是華夏民族歲時節日系統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民俗節日。中秋節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從上古時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變而來的敬月習俗,以及流傳幾千年的祭月之風,它實際上是華夏民族的“祭月之節”,這個節日儲存著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學思考,蘊含著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周禮》中即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說法,但那時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並無節日之意。中秋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吳剛折桂的美好傳說,還有月餅起源與元末起義之事等等,無一不是附著在中秋節上面的美麗傳說,這些美好傳說與故事,又進一步豐富了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2020中秋節農曆 2020中秋節月初

  2020中秋節是幾月幾日農曆 2020中秋節是幾月初幾   2020中秋節是幾月幾日農曆   農曆2020年中秋節的日期:庚子年(鼠年)八月十五。   公曆:2020年10月01日,星期四。   中秋節是在秋分祭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據史書記載,中國早在上古時代就有秋分祭月的習俗。秋分一般是在八月十五日前 ...

今年中秋節 2020中秋節時間

  今年中秋節幾月幾日 2020中秋節時間   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天一天,是2020年10月1日,星期四。農曆時間是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 月令》上有寫:”仲秋之夜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這句話話的意思是每年仲秋這天,由官府人員賜給老人一些粥喝。這可算是中秋一詞的起 ...

中秋節農曆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 ...

中秋節農曆

  1、中秋節是農曆的八月十五日。   2、中秋觀潮習俗由來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3、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了,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 ...

中秋節農曆

  1、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現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2、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 ...

中秋節農曆

  中秋節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現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 ...

中秋節農曆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其形成與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