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一般賞桂花、茶花、菊花、山丹百合以及月季花等等,其中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有“九里香”之美譽,多於中秋時節盛開,並且喝桂花酒、吃桂花糕等都屬於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有:賞月、吃月餅、拜祖先、賞花燈等習俗,其中賞月和吃月餅是全國性的習俗。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併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並於2008年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人們對月亮的祭祀,並於漢代開始普及,宋朝以後開始盛行。
中秋節一般賞桂花、茶花、菊花、山丹百合以及月季花等等,其中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有“九里香”之美譽,多於中秋時節盛開,並且喝桂花酒、吃桂花糕等都屬於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有:賞月、吃月餅、拜祖先、賞花燈等習俗,其中賞月和吃月餅是全國性的習俗。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併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並於2008年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人們對月亮的祭祀,並於漢代開始普及,宋朝以後開始盛行。
花朵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觀賞花朵可以讓心靈得到放鬆。花朵的種類繁多,樣式和顏色也非常的豐富,但其中最佳的一種便是牡丹花,它有著花中之王的美稱,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詩人對於牡丹花讚賞的詩句,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同時牡丹還有個別名叫做穀雨花。
穀雨三朝看牡丹
在穀雨的時候觀賞牡丹已經是流傳已久的習俗了,穀雨的時候正好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在這時候牡丹花盛開,奼紫嫣紅,爭倚鬥妍, “穀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閒暇重要的娛樂活動。今,山東、河南、四川等地還於穀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遊樂聚會。正如詩人說的“國色天香絕世姿,開逢穀雨得春遲。”
有關牡丹的傳說
和牡丹有關的傳說十分的豐富,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便是洛陽牡丹的版本了,傳說是在隆冬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武則天飲酒作詩,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后,便僅下令燒死牡丹。誰知道牡丹枝幹雖被燒焦,到第二年春,反而開得更盛。人們對牡丹更有偏愛,贊之為“勁骨剛身”、“焦骨牡丹”自此,“洛陽牡丹甲天下”的傳說便流傳下來了。
穀雨的氣候特點
穀雨這個名字來源於雨生百穀,在穀雨的時候由於降水的明顯增加,穀類作物茁壯成長。“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穀雨最主要的特點是春雨綿綿,有利於穀物生長。雨生百穀,反映了“穀雨”的農業氣候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我國各地美食中,不乏以鮮花為原料製成的甜點,如桂花糕、茯苓糕等,但這以花為食的傳統,可不是近些年才有的,早在古代,人們賞花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以花來入饌了,那麼就讓飲食文化為你介紹。
花不僅可以用來賞,還可以用來吃。桂花糕、玫瑰露、茯苓糕……這些用花兒做成的美食甜點,時至今日仍廣受歡迎。但以花為食的傳統其實自古就有,鮮花可食之風更是盛行於唐代。
據《隋唐佳話錄》記載,武則天於花朝日遊園賞花,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搗碎,蒸成百花糕分賜臣下。武則天之後,鮮花入饌之風日盛,並相繼出現《山家清供》、《養余月全》等記述烹調鮮花的“花饌譜”。
唐代以後,一些文人雅士則把食花看做一種情趣高雅的生活享受,留下許多“秀色可餐”的佳話。舉個例子,那位傳說中對美食頗有研究,發明出“東坡肉”的大文豪蘇東坡,就很喜歡用松花製作食品。
《酒小史》中記載,蘇東坡守定州時於曲陽得松花酒,他將松花、槐花、杏花入飯共蒸,密封數日後得酒。得了酒,他更揮毫歌詠,作《松醪賦》,“一斤松花不可少,八兩蒲黃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錢,兩斤白蜜一齊搗。吃也好,浴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道出了松花的美顏功能,可謂很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