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強烈衝擊,在各個方面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其中中國飲食文化受到西方飲食衝擊的力度也是十分強勁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新一代人的飲食習慣。那麼兩者之間都存在著什麼差異呢?
飲食產品由於地域特徵、氣侯環境、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在原料、口味、烹調方法、飲食習慣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飲食產品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為本”。這裡簡要從下面三個方面談談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兩種不同的飲食觀念
對比注重“味”的中國飲食,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在宴席上,可以講究餐具,講究用料,講究服務,講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
但不管怎麼豪華高檔,從洛杉磯到紐約,牛排都只有一種味道,無藝術可言。作為菜餚,雞就是雞,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一盤“法式羊排”,一邊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邊配煮青豆,加幾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對比鮮明,但在滋味上各種原料互不相干、調和,各是各的味,簡單明瞭。
中國飲食之所以有其獨特的魅力,關鍵就在於它的味。而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熱以後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輔料的味以及調料的調和之味,交織融合協調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互助滲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國烹飪講究的調和之美,是中國烹飪藝術的精要之處。菜點的形和色是外在的東西,而味卻是內在的東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表,重菜餚的味而不過分展露菜餚的形和色,這正是中國美性飲食觀的最重要的表現。
中西飲食物件的差異
西方人認為菜餚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而中國的菜餚是“吃味”的,所以中國烹調在用料上也顯出極大的隨意性:許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在中國都是極好的原料,外國廚師無法處理的東西,一到中國廚師手裡,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西方人在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特點時,覺得比中國更重視營養的合理搭配,有較為發達的食品工業,雖口味千篇一律,但節省時間,且營養良好,故他們國家的人身體普遍比中國人健壯,而中國人則顯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黃質弱。有人根據中西方飲食物件的明顯差異這一特點,把中國人稱為植物性格,西方人稱為動物性格。
飲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嚐的物件,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範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儘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核心在於交誼,透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
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似乎在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變的模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衛生與營養了。尤其是在經歷了非典以後。還有,人們因為越來越繁忙的工作,覺得中餐做起來太麻煩,不如來個漢堡方便等。這樣一來在飲食上差異也就不太分明瞭。
1、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嚐的物件,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範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改革。
2、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儘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核心在於交誼,透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
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1、經線是連線南北兩個極點的線;緯線是垂直於地軸的面與地表的交線。
2、經線是一段曲線;緯線是一個圓。
3、一個經線圈包括兩條經線;一個緯線圈只有一條緯線。
4、每條經線長都相等;緯線長度不等。
5、每條經線相交於地軸;每條緯線相互平行。
6、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區別是寒冷度不一樣。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物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並不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為三大教派。在中國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它的經典是《聖經》,特點是博愛,人人平等。
2、伊斯蘭教,伊斯蘭系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 ...
春季,是指我國農曆從立春到立夏這一段時間,即農曆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6個節氣,其氣候特點為溫暖潮溼。當春歸大地之時,自然界陽氣開始生髮,萬物復甦,帶來了生氣勃發、欣欣向榮的景象。
夏季,是指從立夏至立秋的這一段時間,即農曆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 ...
1、風味多樣。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
2、四季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3、講究美感。中國 ...
相信很多注重飲食健康和養生保健的人都聽過地中海式飲食,是一種備受營養學家推崇的膳食模式。那這種膳食模式和其他飲食方式有何區別呢?那麼本期的健康飲食文化,為你深入解析地中海飲食的奧秘。
“地中海式飲食”是指有利於健康的,簡單、清淡以及富含營養的飲食。這種特殊的飲食結構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 ...
中國飲食文化起源於170萬年前,它分為四個重要的發展幾段,包括了上萬種傳統菜點和上萬種工業食品。所以我國被世界各國譽為美食大國,同時我國飲食文化也影響著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接下來就由小編我帶領大家深入瞭解一些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
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 ...
導讀:好吃的東西總是能吸引人的注意,尤其是節日和節氣的食物總能容易讓人記住,白露節氣之後是秋分,我們又可以吃到好吃的傳統食物了。那麼,2022秋分適合吃什麼食物?2022秋分的養生飲食及特點有哪些?和小編一起去查詢瞭解下吧。
2022秋分適合吃什麼食物
新鮮百合
在中醫的方面來講,百合性味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