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易而求諸難上一句是道在邇而求諸遠,意思是:道理很近卻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求,事情很容易卻按困難的方法去解決。摘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一節》。
“道在邇而求諸遠”是捨近求遠,“事在易而求諸難”是舍易求難。在孟子看來,無論是捨近求遠還是舍易求難都沒有必要,都是糊塗。相反,只要人人都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平易事努力,比如說親愛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也就會太平了。
事在易而求諸難上一句是道在邇而求諸遠,意思是:道理很近卻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求,事情很容易卻按困難的方法去解決。摘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一節》。
“道在邇而求諸遠”是捨近求遠,“事在易而求諸難”是舍易求難。在孟子看來,無論是捨近求遠還是舍易求難都沒有必要,都是糊塗。相反,只要人人都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平易事努力,比如說親愛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也就會太平了。
反諸求己的上一句意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平時的做法卻往往與聖人背道而馳。有了問題,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出自《孟子·離婁上》。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孫子)的門人(門人指學習於某人的弟子)。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
上一句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這句話出自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意思是: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曆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向支援韓琦、范仲淹、富弼、呂夷簡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夏竦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