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鬥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在場內建了一座15米高的木製紀念塔,名為二七塔。
1971年春由鄭州市建築設計院的三位建築設計師林樂義、楊國權、周培南開始設計,7月1日開工建設,10月1日開放,三個月落成 。1971年9月29日改修成塔式,雙身並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築的特點。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
1、塔的全名叫“卒塔婆”或“窣堵坡”,最早在印度出現,南亞地區的印度和尼泊爾的風格基本一致,這也影響到藏地的塔的樣式,在這一地區文化同源,塔建風格有著很強的相似性。隨著佛教在其他地區的傳播,塔的樣式不同程度的與各地區的本土文化相融合,但依舊可以找到它們共同的源頭。中國的塔是卒塔婆隨著佛教傳入後逐漸與本土的樓閣結合而產生的建築式樣,其名稱“塔”也是“卒塔婆”簡化而來,從土旁仍可以看出其土堆(墳墓)特徵的源頭。
2、東南亞的塔是與中國塔平行發展的脈系,這一地區的國家,如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等,他們的塔建風格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東亞地區韓國和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受印度的影響較為間接,所以這一地區的塔與中國塔的風格很相近,樓閣式塔成為這一地區的特色。
文筆塔名字的由來是東山主峰與兩側連山的交匯處組成了“文”字的一撇一捺,山頂當作一橫,塔就是橫上一點,遠遠望去,好像一個巨大的“文”字。文筆塔位於素有千古讀書地,現代創新城常州市紅梅公園南端,始建於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名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後改稱太平寺塔。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筆,又稱文筆塔,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塔高48多米,底層外徑為9多米,塔身為磚木結構,七級八面,每層有拱門,中有旋梯環繞而上,登塔遠眺,全城的景色將盡收眼底。
農安縣如今有兩座古塔:一座在縣城西門外,叫龍灣塔;一座是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萬金塔。傳說遼國欽天監夜觀天象,見有流星自天而降,落在黃龍府地界。欽天監稟奏皇帝:有孽龍下世,將與大遼爭奪天下,應立即修建寶塔鎮壓。皇帝便派欽天監率領官兵,從國都上京臨潢府出發,曉行夜宿,經過茫茫大草原,整整走了七天七夜,來到黃龍 ...
西塔是東北三省除朝鮮族自治州、縣以外的最大民族聚集區域,融合了朝鮮族的民族文化精華。位於和平區西北部的西塔街是瀋陽傳統的朝鮮族聚集地,近十多年來,由於韓國中小企業集中到這裡投資,發展迅速,被稱為“韓國街”,現已經成為東北乃至全國朝鮮族的購物市場、勞務市場以及娛樂場所集中地。 ...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 ...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猶太國一帶,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三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基督教傳入我國的時候,星期制也隨之傳入。
星期起源於古代巴比倫曆法,按此曆法,七天中有一天是休息日。理由是這一天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在公元前六世紀時,巴比倫 ...
二月二,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 ...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 ...
雨水到,草木萌動 ---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