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什麼劃分的+二十四節氣是按照什麼來劃分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二十四節氣是按照什麼來劃分

  導語: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創的歷法,有著非常嚴格的科學道理。透過知道二十四個節氣,大家可以看出四季的變化。那麼,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什麼劃分的?二十四節氣是按照什麼來劃分?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屬太陽曆範疇,於先秦時代已訂立。到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干支歷將一歲(攝提)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十二月令),以北斗星的運轉計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謂之“鬥建”(又稱月建)。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絡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為一歲)。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北斗星斗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迴圈往復。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透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終於,週而復始。

  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的

  作為影響我們生活至深的二十四節氣,卻總讓人好奇,因為有人說是伏羲發明了它,也有人認為是顓頊,還有人覺得應該是某個朝代,而不是單獨的個人。

  到底哪一個答案更接近真實呢?我們可以逐一來看看。那些認為是伏羲發明二十四節氣的說法佔了很大一部分人群,而且如果這個答案是正確的話,那這一曆法距今天的時間也約有七千年左右了。

  而人們之所以認為發明者是伏羲,那是因為早在《春秋內事》就有“伏羲氏建分八節以應天氣”的說法。而且在《夏小正》這本古曆書之前,也已經有了二十四節氣曆法,《夏小正》古歷正是軒轅時代的產物,它距今已經有六千年。

  後來,在《黃帝內經》《呂氏春秋·十二紀》這些書中,便看到了明顯的節氣記載。只不過,這些古籍中對於節氣的記載並沒有二十四節氣這樣全面,而是分別以侯、氣、時、歲以及二分、二至、四立、雨水等節氣的名稱記載。

  這也就是說,如果非要將二十四節氣的發明人按在伏羲頭上,明顯有點牽強。或者說,哪怕是他第一個想到的節氣劃分曆法,但卻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二十四節氣。因為一直到了漢朝時期,《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了二十四節氣的全名。

  那些認為二十四節氣發明人為顓頊的,也有一定的依據。首先,在《古微書》中說:“昔伏羲造八卦,作三畫以象二十四氣。”其次,顓頊這個人物就很特別,他為上古部落的五帝之一,為黃帝之孫。他當時廢除了鳥官制,還建立了五官制,並根據當時的農業、生活創立了更實用的顓頊曆法,將少昊的八卦歷廢除掉了。

  但是,顓頊曆法與我們今天的二十四節氣曆法並不一樣,它以孟春為一年的開始,初一定為立春,每個月的長短也與今天不一樣,據說12月是有36天的。但是,一年四季,一季三個節氣,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是從這時開始的。

  這也就是說,雖然顓頊的二十節氣與現在的二十四節氣時間不太一樣,但卻已經具備了二十四節氣的現實。

  如此我們就可以知道,伏羲與顓頊都不是今天二十四節氣的實際發明人,他們只能算是這個曆法的研究參與者。而且,真正的二十四節氣確實找不到真正的發明人,因為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古人不斷總結與摸索,最終制定出來的一套相當科學的農業生產、生活的歷法。最早的時間可推至夏朝,也就是距離現在三四千年的時代。

  可以理解,當時在商朝的時候,古籍記載只有四個節氣,這顯然距離今天的二十四節氣非常遠。到了周朝,節氣的個數多出一倍,變成了八個。後來,在秦漢時代二十四節氣才真正變得全面,而漢朝則又將其寫入了曆法。如果要真的按發明時代,那漢代才是二十四節氣的確立時代。

  不過,真正將二十四節氣訂進曆法,並明確其節氣的天文位置的人是一個叫鄧平的人,當時他與同事們制定了《太初曆》,二十四節氣正式成為曆法的一部分。當時,正是公元104年,他根據北斗的執行和二十八星宿的配合,就組成了這個曆法以及當時的天象體系。

  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獨創的歷法,它自身有著非常嚴格的科學意味,因為每一個字都是一個節氣的嚴肅總結。而它之所以被稱為節氣,那是因為古人將每個月的第一個節氣稱為“節”,比如正月節為立春。每個月的第二個節氣則被稱為“氣”,這就是一個月兩個節、氣的說法了,一年十二個月,剛好二十個節氣。

關於霜降節氣的詩 二十四節氣霜降的詩詞盤點

  關於霜降節氣的詩

  1、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

  2、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

  3、霜降有霜,稻像霸王。

  4、秋雁來得早,霜也來得早。

  5、缺苗補,密苗間,麥苗勻全才增產。

  6、霜降不割苗,一天少一籮。

  7、霜降下雨連陰雨,霜降不下一冬幹。

  8、霜降蘿蔔,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來。

  9、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10、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

  二十四節氣霜降的詩詞盤點

  《楓橋夜泊》

  年代: 唐 作者: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露》

  年代: 唐 作者: 徐寅

  鶴鳴先警雁來天,

  洗竹沾花處處鮮。

  散彩幾當蟬飲際,

  凝光宜對蚌胎前。

  朝垂苑草煙猶重,

  夜滴宮槐月正圓。

  怵惕與霜同降日,

  頻繁思薦獨悽然。

  《重九日宴江陰》

  年代: 唐 作者: 杜審言

  蟋蟀期歸晚,茱萸節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興要長壽,卑棲隔近臣。

  龍沙即此地,舊俗坐為鄰。

  《蒹葭》

  年代: 先秦 作者: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早冬遊王屋,自靈都抵陽臺上方望天壇,偶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時。石泉碧漾漾,巖樹紅離離。

  朝為靈都遊,暮有陽臺期。飄然世塵外,鸞鶴如可追。

  忽念公程盡,復慚身力衰。天壇在天半,欲上心遲遲。

  嘗聞此遊者,隱客與損之。各抱貴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顧言,彼此稱男兒。若不為松喬,即須作皋夔。

  今果如其語,光彩雙葳蕤。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來高其事,詠歎偶成詩。為君題石上,欲使故山知。

  《梨》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

  未嘗蠲夏渴,長見助春冰。

  《古樂府白紵四時歌》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北風降霜松柏雕,天形慘澹光景銷。

  山河夜半失故處,何地藏舟無動搖。

  少年志願不成就,故年主人且恩舊。

  及河之清八月來,斗酒聊為社公壽。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季節氣裡的第四個。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起源於中國人的陰、陽觀念。陰、陽象徵生命的平衡與協調,中國人相信冬至來臨之時,正是“陰”的黑暗力量與陰寒本性最強烈的時候,與此同時,亦是極為重要的關鍵時刻,只因“陽”的光明與溫暖將會逐漸取締“陰”的極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個協調及和諧的歡樂時刻。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為什麼冬至既是節日又是節氣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屬於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冬至這一天很多地區都非常重視,會以拜神祭祖,辦宴席,吃薑飯、水餃、湯圓、羊肉湯、包子等美食來慶祝。

  冬至還被稱為什麼節:四時八節、冬節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冬至就是四時八節之一。

  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在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日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日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清嘉錄》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而且古時候漂泊在外的遊子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冬至是傳統節日嗎:是的

  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社日節(農曆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等,其中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當中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的傳統節日。


霜降是什麼季節 節氣霜是第幾個節氣

  霜降是什麼季節 二十四節氣霜是第幾個節氣   霜降是秋季節氣,也是一年中第18個節氣。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那麼,第十八個節氣霜降是什麼季節呢?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每年的公曆10月23日或24日,太陽執行到黃經210度時為霜降節氣。隨著霜降的到來,不耐寒的作 ...

形容冬至節氣的詩句 節氣冬至的詩句

  形容冬至節氣的詩句 二十四節氣冬至的詩句   1.銅儀   (唐)韋莊   銅儀一夜變葭灰,暖律還吹嶺上梅。   已喜漢宮今再睹,更驚堯歷又重開。   窗中遠岫青如黛,門外長江綠似苔。   誰念閉關張仲蔚,滿庭春雨長蒿萊。   2.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   (唐)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

小寒節氣詩歌鑑賞 節氣小寒古詩詞欣賞

  小寒節氣詩歌鑑賞 二十四節氣小寒古詩詞欣賞   《詠廿四氣詩 小寒十二月節》   唐代: 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代: 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 ...

描寫小雪節氣的諺語 節氣小雪的諺語有哪些

  描寫小雪節氣的諺語 二十四節氣小雪的諺語有哪些   長江中下游   小雪期間,長江中下游開始進入冬季,部分地區可見初霜。但初雪來得遲,一般在12月中下旬。這一地區在小雪節氣期間開始了小麥、油菜的田間管理,並開始積肥。   江蘇:“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風寒,棉糧油料快收完 ...

節氣的處暑如何得名 處暑節氣的名稱由來

  二十四節氣的處暑如何得名 處暑節氣的名稱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錄:“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即“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由此而得名。   為什麼叫“處暑”呢?處即為“停止”之意,暑指暑天,處暑即為暑天停止,與“出暑”諧音,是指炎熱離開,暑氣逐漸消散。 ...

描寫大暑節氣的古詩 節氣之大暑的古詩詞

  描寫大暑節氣的古詩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的古詩詞   1.《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唐朝·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捲上,經史待風吹。   2.《次韻子都兄大暑》宋朝·李洪   繞屋扶疏樹,吾廬粗勝陶。去來梁燕語,旦夕女嬋號。蕙槁蘭將敗,蕭鋤艾亦薅 ...

小滿節氣的古詩詞 節氣小滿的詩詞集錦

  小滿節氣的古詩詞 二十四節氣小滿的詩詞集錦   《詠廿四氣詩·小滿四月中》   唐代: 元稹   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   田傢俬黍稷,方伯問蠶絲。   杏麥修鐮釤,錋????豎棘籬。   向來看苦菜,獨秀也何為?   《五絕·小滿》   宋代: 歐陽修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