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十天的正常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
由於嬰幼兒時期的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比較差,體表面積相對大,皮膚汗腺發育不全,所以體溫調節功能不穩定,產熱和散熱容易發生不平衡,所以新生兒的體溫容易波動。
新生兒十天的正常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
由於嬰幼兒時期的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比較差,體表面積相對大,皮膚汗腺發育不全,所以體溫調節功能不穩定,產熱和散熱容易發生不平衡,所以新生兒的體溫容易波動。
一般情況下,足月新生兒二十天體重增加可以達到1-1.5kg,最少的是0.75kg。生後3個月體重約等於出生時體重的2倍,第1年內嬰兒前3個月體重的增加值約等於後9個月內體重的增加值,第12個月齡時嬰兒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是生後體重增長最快的一個時期,也就是嬰兒期是第一個生長高峰。出生以後第2年體重增加2.5-3.5kg,以後年增長值約為2kg。所以如果前3個月尤其是滿月寶寶體重達不到2斤,要考慮是不是奶量不足以及乳糖不耐受,或者是食物過敏造成的,需要去小兒發育科進行面診。
夏天中伏有多少天
夏天中伏有十天或二十天,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如果立秋日及其後兩天出現庚日,則中伏10天,否則20天,於是就有了有些年份三伏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三伏天是中國農曆小暑與處暑之間的一段時間,它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潮溼、悶熱的日子。氣溫節節攀高,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暑熱暑溼就成了我們防範的重點。
另外,夏季暑溼對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菠蘿、西瓜等;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
中伏十天或者二十天怎麼算的
1、用0.2422乘以公元年份數,再加上2.04。
2、如果年份數是奇數,再加上5,年份數是偶數就不加上5了。
3、結果的個位數如果大於5,中伏有10天,三伏共30天,否則中伏有20天,三伏共40天。
中伏為什麼有兩個
三伏天的建立是以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為準的,中伏的日期也是以此為根據的。夏至日起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叫三伏,當夏至和立秋之間有四個庚日時,就有一箇中伏;當夏至和立秋之間有五個庚日時,就有兩個中伏。
中伏吃什麼
北方(包括東北地區和北京)都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方人入伏時吃的東西不象北方那樣整齊劃一,而是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
吃麵
二伏吃什麼面?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伏裡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喝茶
二伏借茶消暑又成了人們的首選。專家指出,夏季喝茶不但可以驅暑消夏,還有很多保健效果。茶葉所含的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等多種成分,不但有解除油膩,幫助消化,減肥作用,而且還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夏季最宜喝綠茶,“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一年四季要根據茶的品種來選擇才會達到最佳效果。夏季,以飲綠茶為佳。綠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熱、消暑、解毒、止渴、強心。
綠茶屬性涼而微寒,味道略苦,但它的營養成分較之其它茶類高,適合胃熱者飲用。另外青年人和經常接觸有毒害物質的人、腦力勞動者、軍人、駕駛員、運動員、歌唱家、廣播員、演員等宜多喝綠茶。
喝茶雖好,但也有講究。夏日飲茶尤其要講究科學性,否則對身體有害無益。喝茶最好不要空腹喝,兩餐之間或餐後一兩小時最佳。不要飲用過熱的茶。溫度過高的水,對口腔、咽部、食管及胃的黏膜都會產生燙傷而致充血,久而久之可導致炎症。
需要注意的是,濃茶並不能解酒,反而對身體有害。很多人睡前飲茶後,入睡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嚴重影響次日的精神狀態。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應注意。另外,對於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結核病、心臟病、胃病、腸潰瘍的病人都不適合飲茶,哺乳期及懷孕婦女和嬰幼兒也不宜飲茶。
吃雞鴨
三伏天是陽氣最旺的時節,又是人體消耗最多的階段,有些人因為吃不好、睡不實,受到炎熱的煎熬,出現疰夏、苦夏症狀,所以,老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因此,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故三伏天也是進補的最佳時機之一。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
其實二伏吃鴨比雞更好,因為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鴨屬水禽,性寒涼,特別適宜體內有熱、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能從鴨肉中獲得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營養,而且能防治疾病,老話說得好:“防苦夏,吃吃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