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二月二的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 據天津民俗專家王利文介紹,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所以這天的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天津人這天的節令吃食"獨一份兒":講究吃"煎燜子"。 "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 王利文說,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民俗專家說,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裡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當春龍節到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理髮(有習俗正月理髮死舅舅)。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山東省汶上縣】在山東,這個節日是春節後的一個重大節日,特別是汶上縣南站鎮在這天還是聞名中外的土地廟子騾馬大會,遠在新疆、內蒙的提前趕著牲畜來趕會,全國各地的客商都來參加這個物質交流大會。這天天明後,太陽未出前,習慣圍倉,就是用草木灰圍一個像盛糧食囤樣子的圖形,中間放上五穀雜糧,用磚壓好,預示今年糧食大豐收,盼望有一個好的收成。用草木灰撒在牆根,唸叨“一把灰,兩把灰,蠍子蚰蜒死到堆”,傳說這樣小孩子在牆根玩耍,就是有這些害蟲,也不會傷著孩子。還有吃炒豆子的習慣,提前幾天用佐料把黃豆泡好,晾乾,這天炒好,相遇時相互交換吃。也有用糖炒制的,但主料是黃豆。孩子們走到那家,唸叨著流傳的俗語,“二月二,炒蠍子爪(既炒的黃豆),大娘嬸子給一把”,料豆(既炒的黃豆)成了招待的主品。人們吃著料豆去趕二月二的土地廟子會,玩耍、購物、交流、看戲等。學生們到了學校,更是熱火朝天,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覽會,嬉笑品嚐,看誰家的手藝好。這天不允許喝糊犢(用麵粉做成的湯),特別是家中有屬龍的更是不行,傳說怕糊龍眼, 命不長壽,這天只能吃麵條、水餃。水餃餡子是從農田中挖的薺菜、春節的肉,加以佐料製成。縣城在這之前就有賣薺菜的。這天婦女不能在房中梳頭,不然,屋中會掉蚰蜒。過了二月二,農民就開始忙農活。[山東汶上的民俗]【竹林聽書編輯】【山西省】傳說中,農曆二月初二是萬物復甦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不成節日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藉以去掉昔日的穢氣,迎接來年的興旺。一般農村,在二月二時,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 【西北】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東北】二月二在東北,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吃豬頭肉、理髮、發鞭炮。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民俗活動

  1、接“姑奶奶”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因為老北京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裡“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別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一般是以春餅,也就是薄餅做款待。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門子聊天兒,輕鬆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這天的另一項活動是皇帝耕田。因為每年的二月二這天差不多是在驚蟄前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從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時候。為了動員人們趕快投入春耕生產,別誤農時,二月二這天皇帝要象徵性地率百官出宮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鬆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農壇內耕地鬆土,從清朝雍正皇帝開始,每年的二月二這天改為出圓明園,到“一畝園”(今海淀圓明園西側)扶犁耕田。過去曾有一幅年畫,叫《皇帝耕田圖》,畫中是一個頭戴王冠、身穿龍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後跟著一位大臣,一手提著竹籃,一手在撒種,牽牛的是一位身穿長袍的七品縣官,遠處是挑籃送飯的皇后和宮女。畫上還題了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老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這幅畫也說明人們希望有一個開明的皇帝,能夠親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豐衣足食。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吃龍食

  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放龍燈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敲龍頭

  在東北部分地區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保佑一方平安。

  引田龍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祭灶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開筆寫字

  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吃糖豆

  臨沂人過二月二,農家就開始準備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用糖炒花生和黃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蠍豆,還有的爆玉米花。過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現在不同了,一般沒有自家制作的了。城裡的超市裡,農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糖豆,大概有十幾種甚至更多。隨吃隨買,香甜可口。二月二這天,農家的餐桌上要擺多種糖豆,以示慶賀這個節日。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鬚”、“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

  圍糧囤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龍抬頭節日時間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陽曆日期不定。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有剃龍頭、吃龍食、放龍燈、敲龍頭、金豆開花。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二月南方習俗哪些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   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對城市文化感興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南方二月二的時候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吧!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 ...

大年八的習俗哪些 大年八要幹什麼

  大年二八的習俗有哪些 大年二八要幹什麼   大年二八介紹   指中國農曆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八的俗稱。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二十八蒸棗花”、“二十八 洗邋遢”、“不要慌不要忙,二十八還有一場(鄉下趕場買年貨的說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到了 ...

大年九的習俗哪些 各地大年九都是怎麼過的

  大年二九的習俗有哪些 各地大年二九都是怎麼過的   祭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 ...

202x元旦是九的第一天嗎 元旦的習俗哪些

  元旦通常指曆法中的首月首日,元旦也納入冬天的一員,北風凜冽,寒流滾滾,也許正醞釀著一場大雪。那麼,2022元旦是二九的第一天嗎?元旦的習俗有哪些?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2022元旦是二九的第一天嗎?   2022年元旦不是二九第一天。數九目前有兩種演算法:    ...

農曆二月初二的習俗哪些

  1、對於北方地區來說,理髮大概就是最重要的活動了,也被稱為“剃龍頭”,希望來年能夠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如果理髮的是小孩子,則稱之為“剃喜頭”,寓意是保佑孩子健康長大、平安喜樂。   2、在南方,比如客家地區,這一天又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之為“土地誕”。家家戶戶會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鐘鼓放鞭炮,若是再趕上各 ...

東北二月習俗,你知道哪些

  二月二是漢族著名的傳統節日。   “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在每個小孩都會背誦的言語。   對城市文化感興趣的你,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東北二月二的習俗吧!   二月二習俗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是一個漢族傳統節日。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說龍頭節 ...

202x雨水節氣傳統習俗哪些 十四節氣中雨水什麼傳統習俗

  1、回娘屋   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此項風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2、撞拜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