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五毒梅花針

五毒梅花針

  五毒梅花針又名雲夢五毒梅花針。傳說由四川峨嵋山餘者道長獨創,是生死關頭的防身暗器,可連續傷人。如遇成群歹徒,發此暗器,中者立即昏倒,須兩小時後方可行走。此技乃防身秘技。

  針的大小、長短根據需要自制,在根部相連,待打出針後,擊中人身,五枚針刺在五點,形如五瓣梅花。

  梅花針的構造,就是用平常繡花的針,長約一寸半,後部一寸的地方用絨纏繞,前端半寸是針頭。每針都用絨纏上,使後邊一寸周圍纏上的地方比露出的地方粗兩倍。然後將五根針並在一處,成為梅花形。再在後部用絨纏上固定。這樣,每五根針做成一枝,預備若干枝。梅花針用鵝毛管來發射。選用鵝翅上的長羽毛拔下,剪下根部的毛管,使它兩端都空,較大的一端向前。把針從後面放進去,大小要相稱,但前端出口處應略為緊狹,那樣髮針才有力量。鵝毛管如果過粗,針上繞的絨就要加厚。如果嫌針太粗,就換上大的羽毛管,使它相稱。有多少針就可配上多少羽毛管,一一放進去,存在袋中。毛管長度約在兩寸以上,比梅花針要長。這樣,才能使針全部藏進管中,髮針時才有力。

  梅花針是用指法將針甩出,持針的方法是食指與中指相併,把針夾在二指中間,拇指壓住針。出針手法有正出、反出。反出時,手心朝下,為陰手,正出針時,手心朝上,為陽手。出針勁力講究用小臂甩腕,不甩大臂,腕不鬆軟。先在靶上貼大目標、短距離練習,日久可將目標縮小,距離漸遠練習。

七夕節幾種常見習俗:穿針乞巧、等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 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 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輿地志》說: 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 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 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 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 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 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 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 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 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 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 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 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 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 殼板 ,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 種生 ,又叫 五生盆 或 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稱為 泡巧 ,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 水上浮 。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 化生 。

  供奉 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 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緙絲七夕乞巧圖軸

  拜織女

  拜織女 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 大魁天下士 或 一舉奪魁 ,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鬚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簷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 麻面滿天星 ;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 獨腳跳龍門 。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曬書 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 我曬書 。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 竹林七賢 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說: 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賀牛生日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 賀牛生日 (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 乞巧果子 ,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 笑厭兒 、 果食花樣 ,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 果食將軍 。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 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 曬書會 。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藥。比較實用的藥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

臺灣版銅針穿金口亮相泉州:7尺2長銅針穿口

  

  7尺2長的銅針,由左往右穿過乩童的口中,他們還打著赤腳,每走三五步路,便往頭上敲打幾下,鮮血從頭頂順著臉頰直流。

  這是臺灣“乩童”進行的“銅針穿金口”科儀法事。昨日,臺灣彰化縣員林鎮清河堂進香團,一行60多人來到泉州天后宮進香祈福,並順著義全街、中山南路、天后路沿途踩街。其中,三名乩童表演的法事讓泉州市民驚歎不已。

  據清河堂堂主張能柱介紹,“銅針穿金口”是一種特殊法事,表演者大多是年輕的小夥子,被稱為乩童。在臺灣,只有重要的廟會,才會舉行“乩童”操演的特殊法事。

  對於這一絕活,該進香團負責人翁先生特別提醒廣大市民,“銅針穿金口”是一種宗教儀式,很絕很險,普通人切勿模仿。何為“乩童”?

  乩童類似西方的靈媒,是道教儀式中,神明或鬼魂跟人之間的媒介。乩童可以分為文乩與武乩,神明附身在他們身上時稱為“起乩”。文乩起乩大致以吟唱、口述的方式,幫信眾醫病、解惑;武乩主要是幫信徒鎮鬼安宅。昨日,泉州市民在街頭看到手執五寶(七星劍、鯊魚劍、月斧、銅棍、刺球),巡街繞境的臺灣乩童,便是武乩。


梅花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的文獻記載始於清代李秉霄。據萊陽縣誌所記,李秉霄是清朝乾隆萊陽赤 山史家河人,是清朝順治年間兵部右侍郎李贊元第十七代後人。據李贊元的第十五支家譜 載:“李姓是從福建遷至海陽縣鳳城西關,其子則分佈萊陽、海陽各地。”傳李秉霄於乾 隆年間隨父宦遊南中,有大盜某甲於獄中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獄以告官命出 ...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起源於北京,又名清口大鼓,過去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調。最早有鍾萬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寶祿、王子玉等。後金萬昌對該曲種進行了改造創新,使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經金萬昌改革後的梅花調唱腔娓娓動聽,深為聽眾喜愛,逐漸成為該曲種正宗。   天津梅花大鼓藝人有邱玉山、周子臣與瞽目弦師盧成科,他們都授女 ...

端午節民俗之避五毒

  五毒圖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採藥,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 ...

古曲《梅花落》

     網路配圖   《梅花落》是漢樂府中二十八橫吹曲之一,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歷唐宋元明清數代一直流傳不息,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   《梅花落》屬樂府橫吹曲調,傳為西漢李延年所作。別名《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等。“橫吹”屬古樂府中的鼓吹部,《梅花落》就是鼓吹部中的“橫吹曲”。“橫吹”不 ...

女人心海底?揭秘金牛座男的愛情反話

  金牛座:我不需要你!   情景再現:當和他一同外出時,他總是一個人走在前面;當你有事出門左叮嚀右囑咐時,他總是手一揮,不耐煩地說你趕快去,我一個人挺好當他生病時,你要陪他去,他都不肯他總是那麼強烈地向你傳達著我不需要你的訊號!   真實心聲:擁有這類星座老公的女士們可能會覺得失落,會覺得老公沒那麼愛你,其 ...

女人心海底?揭秘雙子座男的愛情反話

  雙子座:我的朋友遍天下!   情景再現:休息日,他的手機若有一段時間不響,便會時不時拿出來看一看,甚至懷疑手機是不是壞了;和朋友聚會,即使是無關緊要的電話他也煞有介事地跑去一旁接聽,給人造成日理萬機的印象   真實心聲:雙子座的男人喜歡把自己偽裝成社交高手,他們會認為交友廣泛是成功男人的標誌。若不顯得特別 ...

女人心海底?揭秘金牛座男的愛情反話

  金牛座:我不需要你!   情景再現:當和他一同外出時,他總是一個人走在前面;當你有事出門左叮嚀右囑咐時,他總是手一揮,不耐煩地說你趕快去,我一個人挺好當他生病時,你要陪他去,他都不肯他總是那麼強烈地向你傳達著我不需要你的訊號!   真實心聲:擁有這類星座老公的女士們可能會覺得失落,會覺得老公沒那麼愛你,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