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識為:眼、耳、鼻、舌、身、意。眼識:即見色之(見)是。耳識:即聞聲之(聞)是。鼻識:即嗅香之(嗅)是。舌識:即嘗味之(嘗)是。身識:即感觸之(感)是。意識:即知法之(知)是。此之六識,即見、聞、嗅、嘗、感、知之義,又有六情之名,茲不贅及。
六識為:眼、耳、鼻、舌、身、意。眼識:即見色之(見)是。耳識:即聞聲之(聞)是。鼻識:即嗅香之(嗅)是。舌識:即嘗味之(嘗)是。身識:即感觸之(感)是。意識:即知法之(知)是。此之六識,即見、聞、嗅、嘗、感、知之義,又有六情之名,茲不贅及。
10月12日,正在廣州沙灣鎮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上,嶺南“飄色”盡展凌空之美。圖為廣東湛江梅嶺民間飄色藝術團的《奧運英雄》,內容有舉重、拳擊、射擊、羽毛球、射箭、乒乓球、皮划艇、帆板等專案。 中新社發 應妮 攝
10月12日,正在廣州番禺沙灣鎮舉行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上,嶺南藝術“飄色”盡展凌空藝術之美。圖為來自當地的大型飄色《賽龍奪錦》,表現兩條龍舟在水上奮勇爭先,而上下起伏的兩條龍舟間飄起的11名小演員衣著豔麗,手持不同樂器,造型各異,利用力學原理搭起三個梯級,使得“飄”上還有“飄”,龐大陣仗共計33人,令人歎為觀止。 中新社發 應妮 攝
中新社廣州十月十二日電 題:凌空弄“飄色” 深閨人未識
中新社小編 應妮
因為黃飛鴻,國人對“舞獅”分外熟悉;而同樣產自嶺南的表演藝術——飄色,恐怕尚“養在深閨人未識”。
正在此間沙灣鎮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將飄色藝術展演與評獎納入其中,來自甘肅、青海、廣東等十六個省自治區的二十六個飄色參演團體參加,不僅讓人見識了“飄色”之妙,也領略了南北“飄”的大不同。
飄色是以縱隊巡遊的方式來表演。檯面上或坐或立的人物造型為“屏”,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為“飄”,屏和飄之間靠一條經過偽裝的“色梗”連線,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表現某一個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的片段,因此“飄色”又有“凝固的戲劇,活動的雕塑”美譽。
“屏”和“飄”所穿的衣服,以飾演人物身份、所處朝代為依據,用綾羅綢緞縫製,講究色彩豔麗。
小孩不論扮“屏”還是扮“飄”,都是既出錢又出力的事。一次出色,前後大半天時間,晴天太陽曬,陰天雨水淋,小孩很是辛苦。同時,舊時誰家小孩扮色,必須自己置辦服裝,但仍然家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出來扮色。原來“色仔”人家深信,扮過“色”的小孩會有菩薩保佑,能夠聰明健康,祛病擋災。
沙灣飄色的迷人之處,主要在於這條色梗上。如果色梗太粗,易被看破,不雅;如果色梗太細,又易變形甚至折斷。此外,色梗還分明鐵、暗鐵和臺鐵、手鐵之分。
如《哪吒戰石磯》一板,觀眾看到的是凌空而起、袒胸露背、手提火尖槍、腳踏風火輪的哪吒從天而降,實際上色梗從石磯娘娘坐的鋼兜連線到她手中的金鐧,用長裙遮擋,再由金鐧連線到哪吒手持的火尖槍,槍的另一端暗接一個極細小的鋼坐兜,哪吒便坐在這兜中,腰上繫著護胸帶,既隱蔽又穩妥。
來自沙灣的《古鎮神韻》全件高近六米,飄色何師傅介紹,有十三個小孩參與表演,這些小孩子站姿巧妙,他們好像站在一棵樹上,或者踩在茶壺頂,“看起來有一種凌空的微妙,這就是飄色的特點。”
令人歎為觀止的《賽龍奪錦》是清末民初著名音樂家何柳堂以家鄉的風俗為題製作的一首經典廣東音樂,以此為主題的飄色體現了兩條龍舟在水上奮勇爭先,上下起伏的兩條龍舟間飄起的十一人成為關鍵,衣著豔麗的扮色者手持不同樂器,造型各異,利用力學原理搭起三個梯級,使得“飄”上還有“飄”,龐大陣仗共計三十三人。
同南“飄”的典雅相比,北“飄”盡顯粗獷之風。來自山西清徐的背鐵棍藝術表演團,將這一藝術的實質直接道出——背鐵棍,令人忍俊不禁。他們帶來的《楊門女將》由八個大人像抬轎子一樣,抬著三個貌似在半空表演的小孩。而內蒙古的“腦閣”則是下面的“腦”人套上鐵架,上面被“腦”的孩子也用鐵架固定,由“腦”人在行進中用顫、擺等方式帶動上面的小演員。
中國民間藝術節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共同主辦的綜合性民間文藝節會,將在有八百年曆史的沙灣鎮舉行三天,這也是該藝術節首次在鄉鎮一級舉行。
1、天下誰人不識君上一句是莫愁前路無知己。
2、天下誰人不識君出自唐代高適《別董大》。
3、董大,即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高適《別董大》詩的第二首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從詩的內容來看,這兩篇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