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汙泥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
工作原理:活性汙泥中複雜的微生物與廢水中的有機營養物形成了複雜的食物鏈。最先擔當淨化任務的是異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細菌特別是球狀細菌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優良運轉的活性汙泥,是以絲狀菌為骨架由球狀菌組成的菌膠團。沉降性好,隨著活性汙泥的正常執行,細菌大量繁殖,開始生長原生動物,是細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汙泥常見的原生動物有鞭毛蟲、肉毛蟲、纖毛蟲和吸管蟲。活性汙泥成熟時固著型的纖毛蟲、種蟲佔優勢;
活性汙泥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
工作原理:活性汙泥中複雜的微生物與廢水中的有機營養物形成了複雜的食物鏈。最先擔當淨化任務的是異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細菌特別是球狀細菌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優良運轉的活性汙泥,是以絲狀菌為骨架由球狀菌組成的菌膠團。沉降性好,隨著活性汙泥的正常執行,細菌大量繁殖,開始生長原生動物,是細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汙泥常見的原生動物有鞭毛蟲、肉毛蟲、纖毛蟲和吸管蟲。活性汙泥成熟時固著型的纖毛蟲、種蟲佔優勢;
1、活性汙泥法是一種汙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法,由英國的克拉克和蓋奇於1912年發明。如今,活性汙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藝是處理城市汙水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它能從汙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膠體狀態的可生化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汙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一些物質,同時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廢水生物處理中微生物懸浮在水中的各種方法的統稱。
2、原理: 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汙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汙泥。利用活性汙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然後使汙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汙泥再回流到曝氣池,多餘部分則排出活性汙泥系統。
1、間歇培養。將曝氣生物反應池注滿水,然後停止進水,開始曝氣。只曝氣而不進水稱為“悶曝”。悶曝2~3d後,停止曝氣,靜沉1h,然後進入部分新鮮汙水,這部分汙水約佔池容的1/5即可。以後迴圈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進水量應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悶曝時間應比上次縮短,即進水次數增加。當汙水的溫度為15~20℃時,採用這種方法,經過15d左右即可使曝氣生物反應池中的MLSS達到1000mg/L以上。此時可停止悶曝,連續進水連續曝氣,並開始汙泥迴流。最初的迴流比不要太大,可取25%,隨著MLSS的增高,逐漸將回流比增至設計值。
2、低負荷連續培養。將曝氣生物反應池注滿汙水,停止進水,悶曝1d。然後連續進水連續曝氣,進水量控制在設計水量的1/2或更低。待汙泥絮體出現時,開始迴流,迴流比取25%。至MLSS超過1000mg/L時,開始按設計流量進水,MLSS至設計值時,開始以設計迴流比迴流,並開始排放剩餘汙泥。
3、滿負荷連續培養。將曝氣生物反應池注滿汙水,停止進水,悶曝1d。然後按設計流量連續進水,連續曝氣,待汙泥絮體形成後,開始迴流,MLSS至設計值時,開始排放剩餘汙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