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什麼文物出土於殷墟

什麼文物出土於殷墟

  1、司母戊鼎殷墟是商朝古都的遺蹟,鼎是商周很流行的青銅器,它所代表的意義很多很光,是權利地位的象徵。

  2、青銅立人像、甲骨文。

  3、人面魚紋彩陶盆和蛋殼黑陶杯是原始的氏族部落文明所誕生的,以後掌握了鐵和青銅冶制後就停了。

  4石器與玉器:殷墟出土的玉器體現出中國青銅時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想像力,其原料大都為新疆的和田玉、遼寧岫玉!

西漢長信宮燈出土於什麼地方

  1、西漢長信宮燈出土於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西南約1.5公里的山崖上。

  2、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燈體通高48釐米,重15.85公斤。

  3、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現藏於河北博物院。

後母戊鼎出土於哪裡

  商後母戊鼎出土地點: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商後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

  商後母戊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轉角、上下緣中部、足上部均置扉稜。“商後母戊鼎器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範澆鑄而成。

  商後母戊鼎,形制巨大,雄偉莊嚴,工藝精巧;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


四羊方尊出土哪裡

  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於炭河裡遺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 ...

大孟鼎和大克鼎出土那裡

  大孟鼎,晚清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大盂鼎系西周康王時代的奴隸主貴族為頌揚康王,祭祀先祖而造的大鼎,距今近3000年,是迄今為止出土的西周時代形制最大的青銅器。清道光的初年出土於陝西岐山禮村。鼎高 101.5公分。口沿下飾獸面紋一週,三足的上部各飾一獸面,紋飾極為精美。鼎內腹壁鑄有銘文19行,共291字,分為 ...

四羊方尊出土何處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 ...

馬踏飛燕出土什麼墓

  馬踏飛燕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東漢銅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再加上用鳥形作底座,在藝術上實屬一種創造。 ...

馬踏飛燕出土哪裡

  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東漢銅奔馬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

出土什麼遺址

  粟最早出土於半坡遺址。   粟,俗稱小米,中國古稱“稷”。脫殼製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2毫米左右,原產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 ...

兵馬俑出土什麼地方

  秦始皇兵馬俑坑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東6公里的西楊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園中最大的一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強大軍隊的縮影。 1974年西楊村農民打井時發現了震驚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它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坑組成,分別編號為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