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作為系統的演化過程,某一系統或要素的發展,可能以其他系統或要素的破壞甚至毀滅為條件。而協調則強調兩種或兩種以上系統或系統要素之間關係的保持理想狀態。因此,協調是多個系統或要素健康發展的保證。
協調發展是協調與發展的交集,是系統或系統內要素之間在和諧一致、配合得當、良性迴圈的基礎上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由無序到有序的總體演化過程。
協調發展的含義是協調發展不是單一的發展,而是一種多元發展,在協調發展中,發展是系統運動的指向,而協調則是對這種指向行為的有益約束和規定,強調的是整體性、綜合性和內在性的發展聚合,不是單個系統或要素的增長,而是多系統或要素在協調的約束和規定下的綜合、全面的發展。協調發展不允許一個系統或要素使整體即大系統或總系統或綜合發展受影響,追求的是在整體提高基礎上的全域性最佳化、結構最佳化和個體共同發展的理想狀態。
區域協調發展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之一。
具體內容為: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透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需要:
1、推進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
2、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3、完善市場機制,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實現區域優勢互補,提高經濟整體發展質量和效益;
4、統籌區域功能定位,促進協調互動發展;
5、建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制度架構。
協調發展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熊德平教授將協調與協調發展理論定義為“解釋和解決協調與協調發展問題的思想、理論和方法的總稱”。並 ...
統籌兼顧的協調發展就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兼顧就是要總攬全域性、科學籌劃、協調發展、兼顧各方。
協調是指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它是實現全面發展的正確道路和政策途徑,就是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 ...
1、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最佳化國土空間佈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佈局和支撐體系。要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2、 ...
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增強協調性才能使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熊德平教授將協調與協調發展理論定義為“解釋和 ...
1、協調發展包括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2、“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更加註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 ...
五個文明,即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物質文明,是指人類物質生活的進步狀況。它主要表現為物質生產方式和經濟生活的進步。
(2)、政治文明,指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和政治發 ...
1、調整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農村市場機制。快速推進農村城鎮化,透過鄉鎮、行政村縮減,小城鎮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增強,農村市場進一步繁榮。
2、加快工業化與城市化程序,推動勞動力向二、三產快速轉移。
3、逐步完善統籌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社會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應保盡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