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起源於東方的禪修技術,屬於佛教修行“八正道”之一,是佛教禪修中主要修練心性的方法,正念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現在和自己,即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正念的“正”與正邪好壞之義無關,是指當下、此刻,而“念”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修習者將思想固定在某個物件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 因此正念,講求的就是對此時此刻的覺察。
正念五個維度:專注、 覺知、 描述、 不判斷、 完全接納。
正念練習五個階段:覺知力、專注力、建立連結、生出感恩之心、同理心。
正念起源於東方的禪修技術,屬於佛教修行“八正道”之一,是佛教禪修中主要修練心性的方法,正念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現在和自己,即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正念的“正”與正邪好壞之義無關,是指當下、此刻,而“念”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修習者將思想固定在某個物件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 因此正念,講求的就是對此時此刻的覺察。
正念五個維度:專注、 覺知、 描述、 不判斷、 完全接納。
正念練習五個階段:覺知力、專注力、建立連結、生出感恩之心、同理心。
正念的意思,就是覺照,同時它也意味著深入地觀察。正念這個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後來,正念被髮展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就是以“正念”為基礎的心理療法。
正念的意思,就是覺照,同時它也意味著深入地觀察。
這個巴利語單詞的意思是“止”和“保持對某個物件的覺照”。當我們完全地覺知並深入地觀察某個物件的時候,能觀和所觀的界限就逐漸地消失了,能觀和所觀成為一體。這就是禪觀的本質。只有當我們契入某個物件並與它成為一體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它。站在外面去觀察某個物件是不夠的。這就是為什麼這部經提醒我們要即身觀身、即受觀受、即心觀心和即法觀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