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傳統民間手工藝:仡佬族刺繡
仡佬族傳統民間手工藝:仡佬族刺繡
刺繡自古就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中國的刺繡都是很出名的,而中國刺繡的種類也有很多,民族的刺繡的種類也有很多。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仡佬族刺繡。看看仡佬族的刺繡有什麼亮點。
仡佬族是一個勤勞而愛美的古老民族,也是一個注重和崇尚文化的民族,這一點在他們至今保留的貫首服和合和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仡佬族由服裝來分共有14個亞支,分屬穿桶裙崇尚竹和不穿桶裙崇尚鳥兩個支系內。
自古以來仡佬族婦女就有用刺繡裝飾衣物的習俗,在貴州省明代《百苗圖》中就有所記載。仡佬族刺繡工藝精美、色彩鮮活、圖案簡練、佈局合理。繡法主要為平繡、挑花等。綵線顏色主要為紅、黃、藍、青、綠等色。
簡介
仡佬族姑娘的刺繡,從針法、設色、圖案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中以挑花最具特色。繡法有架繡、遊繡、梭繡、挑繡等。架繡是數紗繡,每橫三根紗、豎三根紗的正方形對角上各繡一針,架成一個十字,用不同顏色的綵線架出很多大小規格一致的斜向小十字,組成各種圖案。遊繡是用套針繡法依底布畫出的圖樣繡出輪廓,再用戧針填實內容。
梭繡是用繡花針順繡布經緯走向飛針,繡線時藏時露,先組成網狀圖案,再用不同顏色的繡線在網狀空隙組成小圖案,使花中有花。挑繡針法,針距或長或短,有時只挑起半股紗線,也是一針,可使圖形更顯細密完整。
刺繡的圖案可為周圍環境的花草、山水、田川和各種可愛的動物。仡佬族姑娘從小學刺繡,在鞋面、圍腰、腰帶、襪帶及衣、褲的花邊,以及簾、帷、枕頭、裙、荷包、手帕、褡褳、背扇等處,都繡上各種花樣,點綴裝飾,體現仡佬族文化的審美意識。
簡介
仡佬族姑娘的刺繡,從針法、設色、圖案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中以挑花最具特色。繡法有架繡、遊繡、梭繡、挑繡等。架繡是數紗繡,每橫三根紗、豎三根紗的正方形對角上各繡一針,架成一個十字,用不同顏色的綵線架出很多大小規格一致的斜向小十字,組成各種圖案。遊繡是用套針繡法依底布畫出的圖樣繡出輪廓,再用戧針填實內容。
梭繡是用繡花針順繡布經緯走向飛針,繡線時藏時露,先組成網狀圖案,再用不同顏色的繡線在網狀空隙組成小圖案,使花中有花。挑繡針法,針距或長或短,有時只挑起半股紗線,也是一針,可使圖形更顯細密完整。刺繡的圖案可為周圍環境的花草、山水、田川和各種可愛的動物。仡佬族姑娘從小學刺繡,在鞋面、圍腰、腰帶、襪帶及衣、褲的花邊,以及簾、帷、枕頭、裙、荷包、手帕、褡褳、背扇等處,都繡上各種花樣,點綴裝飾,體現仡佬族文化的審美意識。
柯爾克孜族傳統民間習俗:熬鷹
在柯爾克孜族歷史上,鷹與人類有著緊密的聯絡。鷹在錫伯族中不是人們的寵物,更像是一位好朋友。而熬鷹是消除鷹野性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柯爾克孜族中有著很長的歷史。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形成了現在的民間習俗。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獵鷹之鄉”。在沒有槍支的歲月裡,人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一隻好的獵鷹可以養活一家人。過去,一隻鷹的價格比一個柯爾克孜族姑娘的嫁妝還要高。養鷹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兒。辦一個馴鷹許可證要500元不說,這傢伙每頓能吃兩公斤肉,還得是新鮮的。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保護野生動物國家明令禁止馴鷹。兩年後,因為了解到馴鷹術是柯爾克孜族人千百年來的特有民俗,需要保護和傳承,禁鷹令才解除了。柯爾克孜人與鷹恪守著一個約定:他們從不把這珍貴的猛禽連窩端,總是悄悄拿走那隻最心儀的幼鷹回家馴養。
一個出色的馴鷹人需要具備三種品質:愛好、穩重、力氣。三者缺一不可。
捕鷹後為了消除鷹的野性,牧民們一般使用“熬鷹”的方法,一般鷹很傲不會吃人給的肉,馴鷹人就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木棍上,來回晃動木棍,使鷹無法穩定地站立,就這樣連續數十天,不讓它睡,鷹被弄得暈頭轉向,精疲力盡而摔倒在地。但就算摔倒了,也不要心疼它,要往它的頭上澆涼水,使它甦醒過來,並且還不讓它睡著。之後還要餓鷹,一般要把鷹餓10到12天,只給它飲點鹽水或茶水,但不餵食物,鷹的脂肪熬得差不多了,身手才能敏捷起來。經過這一番打磨,鷹的野性大都能去掉,馴服於主人。
柯爾克孜人把鷹分成三大部落,每個部落又分12個小部落,每個部落的鷹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平和溫順,有的脾氣暴躁,有的身手敏捷……只有先弄清楚這些性格迥異的傢伙,才能更好地馴服他們。捕回家的鷹先用蘆葦管往嘴裡灌水洗胃,然後將鷹架在馴鷹人的胳膊上連續5天5夜不讓睡覺,消磨它的野性。只要鷹犯困,就用木棍敲它的頭。這樣還能讓鷹逐漸適應主人,並最終產生依賴。幾天後,讓疲憊之極的鷹吞下用皮革裹著的肉,因為皮革不能被消化,轉天就會被吐出,同時帶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達到“瘦身”目的。經過3至5次的吞吐,鷹的體重減少一些時,室內熬鷹宣告結束。
“熬鷹”過後還要“養鷹”。養鷹也有一套方法,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飢餓許久的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地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它吃飽。這樣反覆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喂鷹的肉也有講究,必須是不含激素的鮮肉,各種動物的內臟也不行,髒肉、爛肉、有異味的肉都不能喂。
您可能還喜歡:
柯爾克孜族特有的語言文字
頗具民族特色的瑤族茶文化
從火把節看白族文化,你知多少?
頗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服飾文化
羌族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刺繡
刺繡是我國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刺繡不止是以單純的形式把物品繡的好看就行了,它其實負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能體現出這個民族悠久的風俗與習慣。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刺繡,是在織物上用針穿引各色彩線所繡出的圖畫,是我國的傳統手工藝。羌族服飾上的各種繡片花紋圖案,都屬於羌族傳統民間工藝美術的範疇,有著悠久的歷史。從生產方式上說,羌族刺繡是以家族的個體方式進行生產,並傳承沿襲的。它是羌族人自己創造的藝術,凝聚著他們的智慧和匠心。羌繡作品既有程式化規範,同時又充滿自由想象,是一種帶有自發性、業餘性和自娛性的美術創造。在漫長的歷史中,羌族刺繡自然形成其獨特的審美造型、色彩規範和功能形態,又是民間的、同時自具審美價值的民族民間美術的規律。
至明清時期,刺繡已在羌族地區十分盛行。羌族刺繡工藝的針法,主要有挑繡、納花繡、纖花繡、鏈子扣、扎花、提花、拼花、勾花和手繡等。其中,挑繡是羌族婦女最喜愛的表現手法。挑繡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人們日常所見的花草、飛鳥、游魚、禽獸等。
這些充滿生物靈性的自然存在,經靈巧的挑繡工藝,被創造成為色彩繽紛的花紋圖案,多象徵吉祥如意、憧憬未來的美好願望。如“團花似錦”、“魚水和諧”、“鳳穿牡丹”等等。挑繡也叫十字繡,是嚴格按布料的經緯紋路,透過一套嚴密的針法繡出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形圖案,挑繡成各種花紋的視覺形式,具有規整、對稱、稜角鮮明的特徵。
這種方法使一切自然物都按十字形直角直線構成,形成獨特的幾何變形風格,別生異趣。在羌族婦女刺繡時,大多采用棉線,有時亦用彩色絲線,色彩以黑白對比居多,從而取得明快、樸素、大方的視覺效果。羌族刺繡圖案清秀精緻、內涵豐富。如納花、纖花的用色,對比反差較大;而飄帶的圖案,裝飾性也非常強,再加上鍊子扣繡法等工藝,富有內蘊地表現出羌民族粗獷豪放又不乏細膩的性格。
從功能上說,羌族刺繡主要用來裝飾衣裙、鞋子、頭帕、腰帶、飄帶、通帶、揹帶、袖套、褲子、褲管、鞋幫、鞋墊、枕巾、手帕、衣邊、衣袖口、香包等,從中折射出羌民族服飾文化的歷史。稍作統計,我們就得知,用於羌族服飾的刺繡圖案就有100多種,真是五彩繽紛。這些裝點其美好生活願望的刺繡工藝精湛,樸實嚴謹,佈局巧妙合理、深淺適度,使審美形式與功能形式自然地結合起來:一是出於穿戴的美觀,二是增加耐磨性,延長其使用壽命。
您可能還喜歡:
源遠流長的滿族音樂文化
朝鮮族“重量級”文化,朝鮮族摔跤
解析:朝鮮族刀舞的藝術變遷
滿族旗袍文化的樣式與象徵
畲族文化詳解:福建畲族分佈在哪裡
畲族,我國南方的遊耕民族,是我國正式公佈確認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一千多年來,從原始居住地四散遷徙,現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江西和安徽四省。今天,我們要透過畲族文化來了解的是畲族在福建的分佈情況。
畲族,中國南方遊耕民族,一千多年來,畲民不畏艱辛險阻,從原始居住地——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 ...
畲族文化詳解:景寧畲族傳說故事
景寧畲族於唐永泰二年(766)從福建羅源遷居浙江景寧,距今約1200多年。畲族人民現在主要分佈在福建件和浙江的廣大山區中。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景寧的畲族傳說故事。快和小編一起到畲族文化中看看吧。
景寧畲族的來源傳說: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畲瑤同源於漢晉時 ...
畲族文化詳解:浙江畲族分佈在何處
畲族,南方的遊耕民族,一千年以來不畏艱苦,從祖籍廣東潮州遷徙分佈在全國各地。主要分佈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其中浙江有著唯一一個畲族自治縣——景寧畲族自治縣。接下來讓我們到畲族文化中瞭解一下畲族吧。
浙江畲族人口分佈狀況:
溫州市(28.63%)、麗水市(19.42%)、杭州市(11.37 ...
仡佬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活動是什麼
全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在中國就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那麼在仡佬族中,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民間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
仡佬族節日一:春節
春節是仡佬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從正月初一到十五,要舉行各種娛 ...
仡佬族傳統舞蹈:仡佬族酒禮舞
走進仡佬族文化,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躍動的舞蹈靈魂,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充滿魅力的舞蹈藝術。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下面一起來看看“踩堂舞”和“酒禮舞”吧!
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踩堂舞》是喪葬儀式中舉行的舞蹈。流行於貴州遵義、仁懷一帶。古代是在墳前進行,近代改在靈 ...
仡佬族傳統節日:拜樹節
“拜樹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人都誤以為“拜樹節”是隨便哪棵樹都可以,其實仡佬族的“拜樹節”拜的並不是所有的樹,仡佬族只拜青鋼樹,因為青鋼樹是仡佬族的祖宗樹。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仡佬族的拜樹節。
仡佬族的拜樹節時間是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節前,由六戶人家負責收錢買祭 ...
仡佬族傳統節日:敬雀節
“敬雀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為仡佬族文化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仡佬族,老人特別保護鳥雀,不允許別人傷害它。“敬雀節”的傳承極為嚴謹,這是使“敬雀節”能夠傳承至今的主要原因。那麼“敬雀節”到底對仡佬族有什麼意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敬雀節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