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仡佬族傳統節日:拜樹節

仡佬族傳統節日:拜樹節

  “拜樹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人都誤以為“拜樹節”是隨便哪棵樹都可以,其實仡佬族的“拜樹節”拜的並不是所有的樹,仡佬族只拜青鋼樹,因為青鋼樹是仡佬族的祖宗樹。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仡佬族的拜樹節。

  仡佬族的拜樹節時間是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節前,由六戶人家負責收錢買祭品,由一人推石磨空轉三次,表示告之山神,並逐巷逐寨吶喊“久剁刀”(意即祭山神)。

  節間,在山上用樺樹枝扎一高1米寬1米的小屋,放置於大神樹底下,插以三角形小彩旗,牽雞、豬、羊繞樹三次宰殺祭祀,燃以香、燭、紙,請山神入座祭之,鬼師唸唸有詞,全族跪拜,以祈禱神靈保佑,五穀豐登。這一節日使得許多仡佬村寨至今仍儲存著千年古樹。

  拜樹節這天家家戶戶帶上酒、肉、糯米飯、鞭炮,輪流向房前屋後及山上的樹木“拜樹”儀式,預祝林木旺盛,果樹豐收,並刨掉樹根周圍的野草,培土,選遠山上一棵高大的樹作“代表”去拜。拜樹節後全寨就自發地進行造林活動,形成習俗。

  仡佬人民拜樹,並不是拜所有的樹,而是隻拜青剛樹。因為青剛樹是仡佬族的祖宗樹,它同這個民族在歷史上的遷徙活動有關。

  相傳在古代,居住在貴州安順等地的仡佬人民,曾經向廣西的隆林遷徙。由仡佬族的“大房”(輩分最高者,下同)帶著祖公婆的香爐和靈位先走,經過的道路,都用樹葉打記號,為後邊來的本族人做路標。“大房”邊走邊觀察各地的山山水水,總想找個可以開發的好地方定居下來,建設家園,繁衍後代,振興仡佬。他走了一山又一山,過了一村又一村,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終於愛上了一個地方。

  只見那個地方四周山青樹綠,“草有九擘(擘,兩手向橫平伸的長度)長,樹有九擘高,燒茺能種地,挖坎可造田,牧畜有水草,林業更優先”。實在是個開發的好地方。“大房”一打聽,才知道他來到了現在的隆林縣德峨鄉磨基村下衝屯,於是,他決定在這裡定居。

  居住在下衝屯的人們,熱情地接待了“大房”。沒有房子,就騰出自己住的半間讓仡佬客人住。這使“大房”十分感激。然而,當他看到堂屋裡主人家的祖宗神位後,不禁發愁了:自己帶來的祖宗靈位安置在哪裡!如果自己的祖宗神位同主人家的安在一起,這是不合風俗的。

  “大房”一時無法決定,只好悶悶不樂的走出寨子。快走出寨口時,只見兩株蒼勁挺拔的青剛樹直指藍天,“大房”不由得停步觀察起來。這兩株樹,有著堅硬、粗大的軀幹,暴風雨也刮不倒;它們那茂密的枝葉,夏天的烈日也曬不透。

  它們那種威武、堅毅和頑強不屈的氣魄,使“大房”越看越喜愛,越看越感動,情不自禁地放聲高歌起來:青剛樹呵樹青剛,根深葉茂好陰涼。遮得太陽遮得雨,仡佬靈位有地方!山歌一唱,心裡亮堂,“大房”立即找來刀斧,在這兩棵青剛樹上各開了一個洞,分別把祖公、祖婆的靈位安居在樹洞裡。

  從此,代代相傳,隆林境內的仡佬族人民就拜青剛樹為自己的祖宗樹。

  拜樹節為什麼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也是有原因的。“大房”最先到下衝後,以為隨後遷徙的仡佬族人會沿著他放的路標找到他的。誰知,那些用樹葉做成的路標,很快就被牲畜吃光了,後面的來人看不見路標,就分頭四處去找尋“大房”找不到就自己落實地方定居下來。

  過了很久,分散居住在隆林各地的仡佬族人,才知道“大房”定居的地點。為了紀念祖宗,全族討論定在每年中的重大節日,所以,每個人都自覺承擔節日賦予的義務。

  如祭祀所需的一頭黃牯子牛,每年都輪流由三戶人獻出,合夥養或湊錢買都行;今年這三戶出了牛,明年就輪到另外三戶出就這樣週而復始。祭祀祖宗樹的前幾天,首先殺牛聚餐,除本族人參加外,還邀請附近寨子的各族人民來會餐。會餐只吃牛下水及其他酒菜,留下牛心到八月十五祭祀祖宗樹。牛肉則按會餐人數平分每人一份帶回家。

  祭祀祖宗樹時,由“大房”主祭。先將兩隻半斤重的小公雞扭斷脖子,扯出翅膀、雞腳以及牛心等作為祭品,祖公樹放一隻雞頭,雞左邊的翅膀和腳,祖婆樹也放一隻雞頭及右邊的翅膀和腳,均用紅紙包好後,分別送進祖公祖婆的樹洞裡,再用紙錢封好樹洞,由“大房”向祖宗樹下跪祈禱,敬酒、鳴炮、會餐,並將牛心分給本族各戶。

  分牛心是有嚴格規定的:只分給本族中各戶的“大房”,“大房”有多少人,牛心就切成多少片,每人只分一片;晚輩及婦女均不得享用。

仡佬族傳統節日:敬雀節

  “敬雀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為仡佬族文化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仡佬族,老人特別保護鳥雀,不允許別人傷害它。“敬雀節”的傳承極為嚴謹,這是使“敬雀節”能夠傳承至今的主要原因。那麼“敬雀節”到底對仡佬族有什麼意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敬雀節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綜合性的民俗活動,現僅倖存於貴州省石阡縣坪山鄉佛頂山下的堯上仡佬民族村寨。仡佬敬雀節也叫敬鷹節,古稱禁腳節,活動時間是古歷的二月初一。曾流行於今石阡縣共18個鄉鎮中的11個仡佬族侗族鄉的仡佬山寨,凡仡佬家庭都有在家過此節的習慣。

  其中堯上仡佬村民每逢雞年便以宗祠和露天場所,請上佛家、道家班子或戲班來祭祀娛神,開展敬雀節祭祀活動,鄰鄉鄰寨帶上自民編的表演節目來參加,參加人員涉及周邊鄰縣和本縣18鄉鎮的民間組織、藝術團體和親友人群。

  石阡仡佬敬雀節以十二生肖為準,每十二年(雞年)為一大祭,其餘年歲為小祭,其中小祭由各家各戶舉行,大祭以村寨或同姓家族為單位舉行。

  歷史淵源

  據史料載,仡佬族是貴州最古老的民族,她先後由商周時期的“濮”人和戰國時期的“僚”人發展而來。漢代時僚人已是夜郎國的主體居民,唐初僚人中的部分發展為單一的民族,仡佬族。史料又載,早在秦嬴政的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縣於今石阡縣境內。

  在石阡境內的仡佬人中廣泛傳說,早在洪荒之年,洪水淹沒西南大地,得一神鷹將漂浮於汪洋之上巨大葫蘆裡啼哭的男女嬰兒救起,才有了仡佬族人的繁衍、生息。後因戰亂,仡佬先民瀕臨滅絕,又幸得一婦女於古歷二月初一將漂浮在石阡境內西部一河流上竹筒裡的仡佬嬰兒救起,才有了仡佬祖先竹王--夜郎王的誕生。

  據堯上老人介紹,早在唐代,仡佬先民就於每年的古歷二月初一對神鷹和祖先舉行祭祀活動,以求神鷹和祖先的保佑,並表達對神鷹和祖先的紀念和崇拜。此活動世代相傳,不僅在活動形式上發展為每逢雞年舉行大祭,其餘年歲由各家各戶祭祀。

  而且在活動內容上從單一的祭祀典禮發展為將各種民間文化活動(毛龍、儺堂戲、木偶戲、薅草鑼鼓等)溶為一體的盛大節日活動(以堯上鄧氏家譜可上推15輩人的史料為據,堯上仡佬族人敬雀節的歷史已超過300年)。同時仡佬族人把對神鷹的敬仰和崇拜演繹為對雀鳥等生靈的保護,以求風調雨順、豐收吉祥,進而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文化的大革命”期間,敬雀節被列為“四舊”遭到禁止,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敬雀節又在部分仡佬民族村有過短暫的恢復,改革開放後,由於現代文明的衝擊,人們的傳統文化意識逐漸淡漠,敬雀節活動逐步萎縮,現僅有坪山堯上仡佬村民小組少數老年人在活動。

仡佬族的節日:衣飯節的傳說

  世界因為多姿多彩而美麗,也因為互相尊重而和諧,在世界上的文化就是這個道理,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在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仡佬族的衣飯節就是一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而且還有非常美麗的傳說,本期仡佬族文化為你解析。

  在仫佬族民間流傳著“羅義射獅”和“羅英馴牛”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仫佬族人民的祖先常受禽獸的侵害,辛苦種植的莊稼還未收割,就被各種野獸糟蹋光了,老百姓叫苦連天。

  有一個叫羅義的仫佬族英雄,他力大無比,射得一手好箭,眾人推他去治服野獸。羅義抓了不少狼蟲虎豹,但成效甚微。一位長者告訴他說,獅子是百獸之王,只要把獅子治服,其他野獸就不敢猖狂了。

  羅義決心治服獅子。一天來到深山等獅子出來,突聽一聲吼叫,山林中衝出三隻大獅子,羅義拉開神弓搭上三支箭。向獅子射去。獅子腿部中箭。羅義大聲喊到:“山中獅子王,莫要再猖狂!令你管百獸,守衛我田莊。”從那以後,三隻獅子日夜守護在田野,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後來,羅義的女兒羅英又馴服了野牛,開始讓牛拉犁耕田。從此,田地越開越多,收成越來越好。為了紀念羅義父女的功德,仫佬族人民便把閏年立冬日叫“衣飯節”,以慶祝仫佬族五穀豐登,衣飯不愁的生活。

  每到衣飯節,仫佬族人除了殺雞包粽粑、唱歌跳舞外,還要進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工,人們把最長最豐滿的糯稻穀穗用綵帶掛在祭堂牆上,桌上擺滿用芋頭和紅薯製成的大大小小的水牛、黃牛模型和五色糯米飯糰、甜酒、芝麻、黃豆、花生以及胡椒、八角等12種香料,象徵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祭祀開始,唱師演唱,他手拿竹鞭向“牛群”揮舞,託著五角糯米飯糰圍桌而跳,興奮的人們伴隨著鑼鼓點唱歌跳舞歡慶當年農作物的豐收,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獲得更好的收成。


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活動是什麼

  全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在中國就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那麼在仡佬族中,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民間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   仡佬族節日一:春節   春節是仡佬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從正月初一到十五,要舉行各種娛 ...

傳統舞蹈酒禮舞

  走進仡佬族文化,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躍動的舞蹈靈魂,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充滿魅力的舞蹈藝術。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下面一起來看看“踩堂舞”和“酒禮舞”吧!   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踩堂舞》是喪葬儀式中舉行的舞蹈。流行於貴州遵義、仁懷一帶。古代是在墳前進行,近代改在靈 ...

傳統民間手工藝刺繡

  刺繡自古就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中國的刺繡都是很出名的,而中國刺繡的種類也有很多,民族的刺繡的種類也有很多。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仡佬族刺繡。看看仡佬族的刺繡有什麼亮點。   仡佬族是一個勤勞而愛美的古老民族,也是一個注重和崇尚文化的民族,這一點在他們至今保留的貫首服和合和紋上得到 ...

柯爾克孜傳統節日馬奶

  每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帶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而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馬奶節就是比較有特色的節日,節日期間會食用馬奶來祈求平安。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並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 ...

傳統節日招兵

  “招兵節”是畲族傳統的宗教性節日,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畲族祖先而設立的,它在畲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許你看到“招兵”這兩個字會以為是部隊招兵入伍,如果這樣理解,你就錯了,畲族的“招兵”是“招神兵”,是不是很好奇畲族怎麼招神兵的,彆著急,小編這就給你介紹下畲族的招兵節。   招兵節,是畲族紀念祖先的宗 ...

獨特文化兩個年節

  仡佬族跟很多民族的傳統不一樣,仡佬族一年中有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一個是仡佬年,而這兩個年節便體現了仡佬族文化的獨特性。仡佬族的兩個年節讓人十分的好奇,也許很多人會問:“一年過兩個年節有什麼特殊寓意嗎?”大家不用著急,小編這就為大家解惑。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過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另一個是仡佬年。    ...

達斡爾傳統節日昆米勒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它們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每個民族文化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就一起走進達斡爾族文化的傳統節日“昆米勒節”。   “昆米勒”是達斡爾語,漢意為柳蒿芽。別名柳蒿菜、萎蒿、水蒿、白蒿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其嫩莖葉可供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