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仡佬族八月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仡佬族八月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春節是我國大多數地區和民族最隆重的節日,而在仡佬族文化中,最隆重的節日卻不是春節,而另有其他。在仡佬族,最隆重的節日應該要數八月節了,八月節對於仡佬族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所以那些天會有各種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那麼仡佬族的八月節怎麼慶祝呢?一起來看看吧。

  八月節,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早在唐宋史書中就有記載。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

  節日的頭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幾個青年把一頭頭戴大紅花的黃牛牽來,寨中最長者——“然後族老”開始禱告,祈求五穀豐登;樂隊奏起“八仙”曲,同時鳴粉槍、放鞭炮。殺牛,割下牛心,每戶一份,表示全族團結一心。

  隨後,“族老”還率眾捧著小豬、老雞、大鵝三牲,到菩薩樹下祭祀。禮畢,全族歡聚一堂會餐,直到天黑。次日,各戶舉行家宴後,婦女們偕兒帶女回孃家送禮;男人們串街會友,唱歌、談天。據說,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動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又稱“迎新谷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到二十日舉行。

  仡佬族十分重視這個節日,屆時,男女老少紛紛換上新衣服,聚集在寨子裡最寬敞的坪上。族老指定的幾位壯漢將頭戴紅花的大牯牛牽入場地。這時,全寨的最長者“族老”對天祈禱。人們奏起“八仙”樂曲,鳴響火槍,燃起鞭炮。然後,將牛殺掉,把牛心平均分給各戶,由各戶家長將其供祭在祖先靈前,以示全族團結一心。

  接著是在族老的率領下,眾人將宰殺好的小豬、老雞、大鵝三牲捧到菩薩樹下,以祭祖先。儀式完畢,全族聚餐,狂歡至深夜。第二天,各戶舉行家宴。各家各戶前往田間採回一些新鮮穀物、瓜果,用以家宴。完畢後,婦女們帶著子女,給孃家親戚送去一些時鮮禮品,以示祝賀。男人們則互相拜訪,飲酒談天。青年男女仍舊歌舞娛樂。節日過後,開始秋收。

仡佬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活動是什麼

  全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在中國就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那麼在仡佬族中,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民間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

  仡佬族節日一:春節

  春節是仡佬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從正月初一到十五,要舉行各種娛樂活動,比較別緻的有“打花龍”和“打篾雞蛋”。花龍用細篾編成小球,內裝碎碗片和一、二枚銅錢,使其相撞成聲。打的時候,人們聚集在花龍坡上,兩人一組對壘,男女老幼都可參加。

  篾雞蛋比花龍稍大,也是用竹篾編成圓球,裡面塞有稻草。現在,節日裡除這類傳統的文娛活動外,各項球類運動和各種歌舞節目逐漸增多,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農曆十月初一過“牛王節”,屆時做兩塊大糯米餈粑掛在牛角上,牽牛到水邊,讓牛看其影子,然後用糯米粑喂牛。

  仡佬族節日二:祭山節

  農曆三月,春山明媚,春雨融融,春燕歸來,萬物復甦,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刻,也是仡佬族祭山的日子。祭山一般在三月初三,也有的在三月首寅或首巳日。祭山的村寨為單位各自組織。一村只有一姓者,祭山由長房世襲主持;多姓雜處的寨子,則輪流主持,每年由數戶共同當值,用拈鬮方式確定當值者,主持人面對神樹,恭恭敬敬地祭,呼請名山神來享受祭物,並祈禱山神保佑全寨清潔平安、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男子會犁牛打耙、女子會紡紗織布、多生子女。神樹所在山坡被仡佬人視為神聖之地,備受愛護,人們不得放牛馬去踐踏,不得砍伐山上的樹木,也不能隨意進山砍柴割草,客觀上起了封山育林的作用。

  仡佬族節日三:仡佬年

  農曆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節。屆時要準備雞、酒、肉、飯等敬奉山神或秧苗土地。認為敬了這些神就會清吉平安。供品用過以後,就在山上或寨門前聚食。當地仡佬族人民叫做過年,俗稱仡佬年。每年這天吃過早飯後,仡家的男女老少,都要身著嶄新的民族服裝,攜帶著仡佬族特有的五管蘆笙等民族樂器和篾雞蛋(用竹篾編成並用棉花等填充的實心小球)等民族體育器械,以及酒肉飯菜,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埋葬有老祖先墳塋的草坪上。人到齊後,由本族中的首領點放鞭炮和鳴放火銃,表示過年開始。

  接著人們便自由組合,開始進行各種文娛活動。當人們盡情玩樂到下午兩點左右,人們才集中在老祖先墳前祭祖。祭祀時長輩在前,小輩在後,由首領將帶來的10只活雞(公雞5只,母雞5只,每年輪流由10戶人家帶來)死,以血滴入酒中灑地祭奠祖先。祭奠時要用民族語言歌頌祖先“開荒闢草”的功績,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多福多壽。祭祖完畢,接著人們又按長幼次序轉移到草坪上,面對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用民族語言祈求山神和“秧苗土地”庇佑仡佬族人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祭祀完畢後,便開始吃年飯。吃年飯時,根據人數分成若干桌,不論年紀大小,只要輩份相同的便坐在一桌。每桌十人,按輩份在草坪上圍蹲成圓圈,輩份高的坐在前排,輩份矮的坐在後排,有幾輩人就擺幾排。每桌用木盆舀一盆雞湯和一盆菜放在圓圈正中,每人互敬一杯酒後即開始吃年飯。吃完年飯後才各自回家。

  仡佬族節日四:吃新節

  農作物初熟,是仡佬族吃新季節,吃新節的時間,和地都不一樣。吃新節前,男女盛裝到村寨附近田埂上摘稻穀、毛稗,次日將谷、稗舂為米粒,集體宰牛1頭。

  第三日清晨以新米粒蒸飯,連同煮熟的牛肉一併祭祖,愐懷先祖開荒闢草之功。祭畢,大家一起分享祀物。所餘牛肉各戶均分帶回,於第四回將其與新米飯一起置於反扣的簸箕上用手抓供各自祖先後,再全家食用。有的地方用六吊穀穗掛在灶角的吊板兩邊,板上墊著糯穀草,草上放直徑約為一尺半大糯米粑及小粑若干,又用粑捏成的倉放板左,犁、耙、牛等放板右,大粑上擺碗、筷、酒杯,按輩分燒香紙跪拜,由家長念請各位祖宗來吃新米飯,保佑全家平安。有的地方的吃新活動是三天。

  頭天下午,各家祭食;次日下午全寨集中下田採谷,大家分工動手將新谷焙乾舂為米,磨豆腐,宰牛,於寨內壩子中祭穀神後集體食用;第三日下午用剩餘食物再會餐一次。吃新節所用穀物,大多數是從自己耕種的田地裡採來的。

  仡佬族節日五:牛王節

  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居住在貴州仁懷、遵義一帶的仡佬族,又稱之為“敬牛王菩薩”或“祭牛王”。每到這一天,當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殺雞備酒,點香燃燭燒紙線,在牛廄門前敬牛王菩薩,祈願它保佑耕牛身軀健壯,無病無災。據仡佬族才人說,這一天是為牛做壽,酬謝耕牛對仡佬人民所作的貢獻。養牛人的家,到了這一天都要停止使役,讓牛在家休息,並把牛廄收拾得乾乾淨淨,墊上厚厚的軟草,用最好的牧草和飼料喂牛。

  同時,還要用上等糯米打兩個餈粑,分別掛在牛的兩隻角上,再把牛牽到水邊,讓它從水中照見自己的影子。然後取下餈粑,給牛吃掉,說這是替牛祝壽。

  有的地方,還要放一串鞭炮,給牛披紅掛綵,表示祝賀。沒有養牛的人家,也要備辦酒、肉、香、燭、紙線,到自家的田或土邊祭祀牛王菩薩,祈求它保佑自己早日買上耕牛,或租借別人的耕牛使用時順順當當,乖乖地聽他使喚,耕起地來又快又好。

  仡佬族節日六:八月節

  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早在唐宋史書中就有記載。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節日的頭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幾個青年把一頭頭戴大紅花的黃牛牽來,寨中最長者——“族老”開始禱告,祈求五穀豐登;樂隊奏起“八仙”曲,同時鳴粉槍、放鞭炮。然後殺牛,割下牛心,每戶一份,表示全族團結一心。

  隨後,“族老”還率眾捧著小豬、老雞、大鵝三牲,到菩薩樹下祭祀。禮畢,全族歡聚一堂會餐,直到天黑。次日,各戶舉行家宴後,婦女們偕兒帶女回孃家送禮;男人們串街會友,唱歌、談天。據說,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動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

  仡佬族節日七:吃蟲節

  而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蟲節”。這一天,家家飯桌上都擺著幾盤別的風味的菜--油炸蝗蟲、醃酸螞蚱、甜炒蝶蛹、燒炒蚜米泥鰍等。

  還有一些地區把“祭樹”稱為“祭山”,因為仡佬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區,熱愛山、尊崇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祭山”的具體物件也是村寨附近高大茂盛的一棵古樹,它是頑強的生命力的體現。祭祀以村寨為單位,只許成年男子參加。除貢祭品外,巫師要唱《祭山歌》求山神保佑村寨平安,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仡佬族節日八:敬雀節

  “雀鳥”為仡佬族民族圖騰,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是仡佬族傳統的“敬雀節”節日,進行祭祀儀式、表演傳統民間技藝等。為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仡佬族民族文化,堯上在這一天舉辦2010年“堯上仡佬族敬雀節”。“敬雀節”是仡佬先民世代流傳下來敬奉雀神的崇拜綜合性民俗活動,為仡佬族百姓祈禱子孫發達、家業興旺、五穀豐登的一種祭祀活動。據堯上鄧氏家譜記載,敬雀節至少有300多年曆史,“敬雀節”以“敬雀”為核心,包括了敬雀儲存的生態環境居民建築和動態民俗文化的內容。

  敬雀節上,仡佬族同胞向遊客展示魅力獨具的活動內容:舉行敬雀節祭祀、唱攔路歌、敬攔路酒,表演長號嗩吶、仡佬毛龍、仡佬婚俗、山歌對唱、印象堯上等。開展鬥牛、拉牛、抵槓、掰手腕、抵牙巴勁、捉放活雞等獨具鄉村特色的民族民間競技活動。

  仡佬族節日九:搶春水

  遵義縣和務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仡佬人,有“搶春水”的習俗。

  春季農曆“立春”的頭一天,家家戶戶把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把水挑足,並準備好鞭炮。“立春”這天,不洗衣服,認為洗衣服會把春水搞髒,也不掃地,不挑水。“搶春水”的人是由家中未婚男子或女子擔任。如家中有幾個未婚男子或女子,那就由家長指派其中既誠實、能幹,又機智、勇敢的人擔任;如果家中沒有未婚男女,就要向親戚或鄰居借一個並在頭一天晚上請到家中居住。

  雞叫頭遍,“搶春水”的人悄悄起床,提上裝水的工具摸黑走到水邊,不出聲,也不能響動,否則認為會驚動“春水”。然後用碗輕輕舀水,一般舀十二碗(閏月舀十三碗)。舀完以後就開口大叫一聲“搶春水了!”接著點燃鞭炮,震得全寨子噼噼啪啪作響,誰家的鞭炮先響,就說明那家搶著“頭水”,那家的娃娃勤快。人們紛紛到水井或泉水邊提水,在回家的路上還要高喊著“春水到我家,到我家……”回到家立即燒水,把“春水”燒開。然後燒一罐茶待全家起床後,每人喝一盅“春水”香茶,再喝一盅蜂蜜米花茶,吃元宵,祝福全家人平安。

  仡佬族節日十:六合宴

  所謂“六合”,是指“團結、忍讓、寬容、誠和、善處、禮敬”,這是仡佬先民和仡佬人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是仡佬文化中最具特徵的精神依賴。

  那麼,為紀念仡佬的先民開荒劈草、倡“和合”、興“七規”(仁、義、禮、忠、孝、敬、讓),每年喜慶或者年末時,人們就會拿出自家最好的飯菜,聚集在村中祠堂斗酒鬥菜,共敘一年的辛勤耕耘、共慶一年的豐收喜悅,這就是仡佬族傳承至今的“六合宴”。

鄂倫春族篝火節的風俗活動

  鄂倫春人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蒼茫林海之中,以狩獵為生,與火結下不解之緣。火可以取暖、照明、煮食,也可以使人遭災,所以鄂倫春人認為火神是自然的一大神靈。篝火節對鄂倫春人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在鄂倫春族文化中,篝火節都有什麼風俗活動呢?一起來了解下。

  篝火節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鄂倫春人對火神的崇拜歷史悠久。他們認為火有驅邪祛汙的作用,器皿衣物置於火上烘,被認為是變得潔淨了。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春節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時向篝火磕頭祈福。每逢春節客人來拜年時,須先向火神敬拜。

  鄂倫春人對火有著一系列嚴格的禁忌:不許隨意向火堆潑水、扔髒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銳的東西向火中亂捅,以免觸怒和傷害火神。他們在點燃篝火時,樹枝和木棒一定要鋪排平整,嚴禁亂放,使用燒材時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傷火神的眼睛。每當人們搬遷時,不許以水滅火,火種要由一地帶到另外一地。

  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終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獵,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因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篝火節的活動

  一年一度的篝火節,成為鄂倫春族唯一的民族傳統節日。這一天,鄂倫春族不論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精心打扮,來到依山傍水的篝火廣場。

  篝火節活動分為開幕式、傳統體育比賽、篝火娛樂晚會三部分。體育比賽競爭激烈,有賽馬、射擊射箭、摔跤、拉鉤扳腕、頸力繩賽、劃樺皮船賽、採集等。

  開幕式

  上午9時,“穆昆達”(族長)在膘悍的獵手擁簇下走上祭壇,手持樺皮碗,以柳蒿枝灑酒祭祀天、地,頌唱祭文(鄂倫春語)。上千名鄂倫春族男女老幼都帶著虔誠的面容朝向祭壇左手持樺皮碗、右手拿柳蒿枝畢恭畢敬的跟“穆昆達”一道灑酒祭天,頌唱祭文,場面非常莊嚴肅穆。

  祭文(鄂倫春語)大意是:

  尊貴的火神啊,你是我們鄂倫春人至高無上的守護神,是您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溫暖、光明和生命。今天,我們各流域的所有成員和他們的貴客及賓朋,都懷著真摯的敬意虔誠地集聚在您的身旁。等到月亮升起的時候,我們再舉行隆重的生火儀式,請您屈尊稍候。

  隨後,“穆昆達”敲“神鼓”,十幾位獵裝青年吹起鹿哨。眾人灑酒祭火。

  接下來,鄂倫春各流域部落族人,會按順序支好“仙人柱”,有秩序地安頓下來,支起鍋灶,生火煮肉。

  傳統體育比賽

  接下來,每個流域還將推選能歌善舞、心智矯健的族人參加篝火節的對歌會、故事會和體育競技比賽。所有的比賽,氣氛都特別的活躍,極富有觀賞性。在比賽期間,鄂倫春自治旗烏蘭牧騎還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節目。

  在篝火節的會場,各流域的鄂倫春婦女還會拿出精美的狍皮和樺樹皮手工藝品,像趕集一樣,向客人和族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手藝。整個活動場面莊嚴而又祥和,一直持續到傍晚。

  篝火娛樂晚會

  天剛黑下來的時候(約八點左右),隆重的生火儀式開始了。這時薩滿代言人燃起火把,按民族禮儀拜頌祝詞(鄂倫春語),頌詞大意是:

  啊,我們知道了,天上仁慈的各路神靈,象地上各方的貴客賓朋一樣,都來參加我們鄂倫春民族的篝火節了。在這讓人開心的日子和最莊重肅穆的時刻,我受神的旨意,把這象徵幸福、吉祥的火種,交給德高望重、至尊至愛、大富大貴的人物手中,祈求火神和各路萬能的神靈。保佑天下所有的人象青山一樣健壯,象流水一樣興旺。啊,吉日良辰來到了,趕快點起熊熊篝火吧!讓神聖的篝火象展翅的金色鳳凰一樣,起舞歡唱吧。

  然後,薩滿代言人用手中的火把,點燃貴賓及德高望重的老人手中的火把。最後將手中火把交給族長,然後由手持火把的人分別將擺放好的三大堆篝火點燃。

  當篝火漸漸燃起後,三、五成群的鄂倫春人以家庭或組合為單位,或懸斧祈禱、或烤骨占卜,或用菸袋裝灰等形式祭火。

  篝火很快就越燒越旺,(大約20分鐘)族長高喊:唱起來啊跳起來啊,按奈很久的鄂倫春姑娘小夥立即攜起手來圍起篝火跳起篝火舞,他們邊舞邊唱,隨著來賓舞者的加入,跳舞者圍的圈子越來越大,有時還圍成兩圈。歌聲也是此起彼伏,一直持續到天亮。

  在鄂倫春自治旗,篝火節已經成為加強民族團結、增強鄂倫春民族凝聚力、展現新時代鄂倫春族風采的盛會。

  你可能會喜歡:

  你所不知道的柯爾克孜族禁忌

  古色古香的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慶

  你所不知道的錫伯族傳統弓箭文化

  獨特的建築文化:撒拉族民居


風俗習慣哪些 當地都過哪些節日

  仡佬族是少數民族之一,這個民族的人口,在少數民族當中屬於比較多的,歷史也十分的悠久。那麼關於仡佬族的風俗習慣,你又瞭解多少,仡佬族當地都過哪些節日,當地有哪些的傳統呢?不妨一起和小編來看看關於仡佬族的風俗介紹吧!   仡佬族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   大年:一般正月十四,主要活動有,吃菜板肉,上墳,祭祀祖先 ...

的傳統節日“牛王

  牛王節(農曆十月初一)   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每到這一天,當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殺雞備酒,點香燃燭,放響鞭炮,在牛廄門前敬牛王菩薩,祈願它保佑耕牛身軀健壯、無病無災。同時,還要給牛披紅掛綵,打餈粑掛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壽。 ...

的吃蟲

  飯桌上擺上幾碟別具風味的菜餚——油渣蝗蟲、酸螞蚱、糖炒蝶蛹等,全家人團團圍坐,家長說一聲:“吃,嚼它個粉身碎骨,吃它個斷子絕孫。”隨即,一家人就一齊舉筷,痛痛快快地吃起來。這就是仡老族過吃蟲節的場景。   每年農曆六月初二,是仡老族的吃蟲節。   傳說古時候,仡老山蟲災連年,五穀歉收。人們面對蟲災無可奈何 ...

的節慶活動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大體與漢族相同。如春節、端午節、七月節和中秋節。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用一升或幾升糯米打成一個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盤內,供奉祖先,三天之後才可食用。在端陽節、重陽節及其他所有節日,都要宴請賓客,均要做粑粑。民間廣 ...

建黨風俗是什麼 七一建黨什麼活動

  建黨節的風俗是什麼   1、召開建黨週年紀念大會。設主會場和分會場,分會場進行電視直播會議實況。   2、組織開展以“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為主題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推進月活動。   3、組織開展“當優秀公僕、創一流事業”徵文活動。   4、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和新黨員宣誓儀式。   5、召開黨務幹部座 ...

風俗是什麼

  仡佬族風俗:仡佬族一年之中要過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另一個是仡佬年,仡佬年在農曆三月初三過。春節的時間和習俗大致與漢族相同,但有喂樹的特殊內容。起源於仡佬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古樹(大樹)崇拜。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的仡佬族,在農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備好米酒、豬肉、鮮魚、糯米飯等供品,帶著紅紙鞭炮,以親友關係相約 ...

獨特、內涵的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由於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仡佬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