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由於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仡佬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麵食及雜糧、薯類。喜吃糯米餈粑,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釀酒。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區,大多數在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那裡地形複雜,氣候潮溼;仡佬族人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山地種植玉米,平地種植水稻,因此,這兩種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糧食。農忙季節日食三餐,農閒多食兩餐,正餐之外,尚有“過早”、“歇鬧(歇勞)”、“宵夜”等習俗。

  肉食以豬肉為主,雞、鴨、羊肉次之,多數人不吃牛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酸味和論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撈竄”之說。餈粑常作親把祖宗神靈供品,亦為待客和節日食品。糯米粑是仡佬族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用一升或幾升糯米打成一個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盤內,供奉祖先,三天之後才可食用。黔西的仡佬族還用豆豉葉(扁竹葉)插在粑粑上,以表示祖先開荒闢草時插草為標;廣西的仡佬族還有在除夕的供品中加粽粑和紅薯之習。

  在端陽節、重陽節及其他所有節日,都要宴請賓客,但均要做粑粑。仡佬族人習慣把玉米粉放在蒸籠裡蒸熟,叫作玉米乾飯;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節日裡或是有遠客臨門,他們就在玉米麵里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稱為“混合飯”。

  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鍋辣椒湯;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種吃法,如辣椒粥、黴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不過,最受他們喜愛的要算是骨粉與辣椒加工醃製而成的辣椒骨。仡佬族人愛飲酒,多為自釀。先年有咂酒,以編谷、高梁、玉米、小米、大麥等為原料,發酵後貯壇密封,預置竹管,用時含管吸飲。

  後多為甜酒、燒酒。甜酒俗稱“酷糟”,用糯米或玉米、小米釀製,多用於煮湯圓、雞蛋,或用涼水衝飲。燒酒亦稱火酒,用玉米或高梁釀製,其味濃烈,平常待客和筵席必備。男子喜抽上煙(亦稱葉子菸),亦有中老年婦女抽葉子菸的,青年中吸香菸者增多。

  茶分清茶、油茶。清茶多用老鷹茶、藤茶、家茶或苦丁茶熬飲。油茶以家茶用油煎炒後加水煮沸,將幹,用木瓢背反覆揉成漿狀,稱“茶羹”,再加油煎羹,添水煮沸,加鹽,佐以芝麻、核桃仁未、花椒調味,即可飲用。

  可以粑粑、粽子、麻糖、瓜子等佐食,亦可煮“油茶雞蛋”、“油茶湯圓”、“油茶稀飯”等食用.大多數地方信佬族都有“吃油茶”的習慣,並視為待客佳品,有的日食三餐不離,否則精神不振。居住在舊城、隆興一帶的記佬族多無“吃油茶”習俗。

  筵席常以酥扣(亦稱燒白)、昨扣為主餚,加配滑肉(亦稱酥肉)、粉條、黃花、木耳、豆類製成品等湊滿“八大碗”或“十大碗”,俗稱“大水席”。託情議事,往未酬醉,餚暖尤豐。大矸、三橋一帶盛行“三麼臺”,即筵席分三臺吃完,先酒次茶後飯,或先茶次酒後飯。

  油茶佐以糕、糖、乾果、葵花子,酒佐冷盤熱炒,飯加蒸碗湯菜。坐席多為每桌10人(上下席各2人,左右席各3人),舊城、蟠溪、院溪一帶每桌12人,縣城每桌8人。

仡佬族風俗習慣有哪些 仡佬族當地都過哪些節日

  仡佬族是少數民族之一,這個民族的人口,在少數民族當中屬於比較多的,歷史也十分的悠久。那麼關於仡佬族的風俗習慣,你又瞭解多少,仡佬族當地都過哪些節日,當地有哪些的傳統呢?不妨一起和小編來看看關於仡佬族的風俗介紹吧!

  仡佬族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

  大年:一般正月十四,主要活動有,吃菜板肉,上墳,祭祀祖先(獻飯),祭祀四官老爺,秧苗土地。晚上插天香,追蟲蟲螞蟻,追亮火蟲,第二日(正月十五)凌晨早上,倒靜茶,搶銀水,吃湯圓,獻飯。大年重在燈。

  三月三:山王菩薩生日,有些仡佬族為了還願而祭祀山王。

  清明節:跟祖墳掛青。

  端陽節:一般五月初五,吃粽子。祭祀祖先。

  月半:一般七月十四,割新谷嘗新,祭祀祖先。

  八月節: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早在唐宋史書中就有記載。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節日的頭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幾個青年把一頭頭戴大紅花的黃牛牽來,寨中最長者——“族老”開始禱告,祈求五穀豐登;樂隊奏起“八仙”曲,同時鳴粉、放鞭炮。然後殺牛,割下牛心,每戶一份,表示全族團結一心。隨後,“族老”還率眾捧著小豬、老雞、大鵝三牲,到菩薩樹下祭祀。禮畢,全族歡聚一堂會餐,直到天黑。次日,各戶舉行家宴後,婦女們偕兒帶女回孃家送禮;男人們串街會友,唱歌、談天。據說,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動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

  重陽節:一般八月十五,打餈粑,走親戚(送餈粑)。

  小年:一般臘月三十,主要活動有,吃菜板肉,上墳,祭祀祖先(獻飯),晚上祭祀四官老爺,秧苗土地。第二日早上,倒靜茶,搶銀水,吃湯圓,獻飯。小年重在火

  過年:最早仡佬人根據農作物生長規律以十月為年節,嘉靖《貴州圖經》載,仡佬“每歲以秋收畢日為歲首”。清《安順府志》載,仡佬“以十月為歲首”。清代以來,仡佬族人漸仿漢人以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一為過年,原先十月為歲首的習俗漸漸廢止。

  年節時期向後推移,並吸取一些漢族過年禮儀,但仡佬年的傳統習俗仍有不少留存下來。各地仡佬族過年,要打糯米粑供祖。糯米粑有大有小,數量有多有少。各寨、各姓氏,甚至在同一村寨集體舉行和各家分別進行兩種,但以各家各戶分別進行的多。

  除夕,各戶以豐盛菜餚、酒飯陳列於堂屋神龕前的方桌上,燃香燭紙獻清祖宗後,全家男女老幼歡聚一堂吃團圓飯。

  仡佬節:仡佬族一年之中要過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另一個是仡佬年,仡佬年在農曆三月初三過。春節的時間和習俗大致與漢族相同,但有“喂樹”的特殊內容。“喂樹”又被稱為“祭樹”或“拜樹”,起源於仡佬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古樹(大樹)崇拜。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的仡佬族,在農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備好米酒、豬肉、鮮魚、糯米飯等供品,帶著紅紙鞭炮,以親友關係相約上山拜樹。見樹後先鳴鞭炮,然後選擇高大粗壯的古樹燒紙焚香跪拜。拜畢給樹“喂”祭品:一人執刀在樹皮上砍3個口子,另一個“喂”些肉飯酒於刀口中,最後用紅紙把刀口封住,給樹除草培土。“喂”飯時針對不同的樹,要對答不同的詞。如對果樹,要說:“餵你飯,結串串;餵你肉,結坨坨”,表示預祝果實累累。“喂”樹之後,人們歡聚宴飲。有些地區在農曆八月十五也捧著牛心和新米飯祭拜寨旁的神樹“菩薩樹”,祈祝豐年

  吃蟲節:而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蟲節”。這一天,家家飯桌上都擺著幾盤別的風味的菜--油炸蝗蟲、醃酸螞蚱、甜炒蝶蛹、燒炒蚜米泥鰍等。

  還有一些地區把“祭樹”稱為“祭山”,因為仡佬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區,熱愛山、尊崇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祭山”的具體物件也是村寨附近高大茂盛的一棵古樹,它是頑強的生命力的體現。祭祀以村寨為單位,只許成年男子參加。除貢品外,巫師要唱《祭山歌》求山神保佑村寨平安,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吃新節:仡佬族每年農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將要收割時,仡佬族便選擇一個日子進行吃新(也叫嘗新),祭祀祖先,感謝祖先的恩德,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祭祀當日,各家主婦到田間摘新糧,做好祭祀祖先。有的地區還殺雞殺豬,甚至殺牛祭天、殺祭地。吃新日這天摘誰家的新糧都不為基諾族的吃新節是在八九月間穀子成熟時舉行。節日早晨,各家到田地裡摘新糧、蔬菜來做,並殺雞祭祀。蒸飯時注意觀看甑子裡冒出的蒸汽的方向:從東方冒出預示子孫興旺;從南方冒出預示豐收;從西方冒出象徵狩獵順利;從北方冒出則是不祥的徵兆。飯菜煮熟後,由家長主持祭祀寨神、鐵匠神、火塘神等諸神。傳說基諾人原來只吃山芋和野菜,是他們的狗帶回一粒谷種,他們將它種下,但是所獲不多,後來一位白髮老人傳給他們種穀子的知識,於是他們收穫了滿倉新米,從此他們才有了過新米節的傳統。

  敬雀節:“雀鳥”為仡佬族民族圖騰,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是仡佬族傳統的“敬雀節”節日,進行祭祀儀式、表演傳統民間技藝等。為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仡佬族民族文化,堯上在這一天舉辦2010年“堯上仡佬族敬雀節”。“敬雀節”是仡佬先民世代流傳下來敬奉雀神的崇拜綜合性民俗活動,為仡佬族百姓祈禱子孫發達、家業興旺、五穀豐登的一種祭祀活動。據堯上鄧氏家譜記載,敬雀節至少有300多年曆史,“敬雀節”以“敬雀”為核心,包括了敬雀儲存的生態環境居民建築和動態民俗文化的內容。

  敬雀節上,仡佬族同胞向遊客展示魅力獨具的活動內容:舉行敬雀節祭祀、唱攔路歌、敬攔路酒,表演長號嗩吶、仡佬毛龍、仡佬婚俗、山歌對唱、印象堯上等。開展鬥牛、拉牛、抵槓、掰手腕、抵牙巴勁、捉放活雞等獨具鄉村特色的民族民間競技活動。

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的婚俗習慣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古代的習俗。仡佬族自稱“木地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土著人”。仡佬族是個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一般不與外族通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些仡佬族的婚俗,看看它有什麼奇特之處。

  仡佬族婚嫁習俗是一項程式繁雜、禮制規範的民間禮儀活動。仡佬族早期婚姻是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勞動生活中透過接觸,互相瞭解,相互愛慕產生愛情。民歌“新編背篼篾條黃,一打豬草二望郎,快把豬草打滿背,大樹底下襬家常。”

  “新打鋤頭口口薄,薅草猶如剃腦殼,只要妹妹心合意,薅草薅到豆子角。”唱的便是仡佬族姑娘與情人相會於野,以天地為證,以大樹為媒的自由戀愛。

  封建社會,吸納了漢文化的婚俗禮儀後,婚姻受到限制,講究“門當戶對”、“三媒六證”,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逐步形成媒證婚姻。即男方如果看上誰家姑娘,必要透過媒婆(人)去撮合,在徵得女方同意的情況下雙方才協商婚嫁的具體事情。

  男方不可向女方直接提婚,女方更不會主動向男方提親,即或與男方有一定的關係,女方也只能將資訊巧妙透露給男方,再由男方請媒人提親,不能請“倒媒”(自己請媒人談自己的姑娘)。男方的程式為提親、發茶、裝香、開庚、報期和迎娶。女方相應為放話、盤媒、備嫁、出嫁。

  一、聘禮

  媒人穿針引線後,如果女方沒有其他意見,就開始送聘禮(俗稱“拿人情”,人情分為“一道人情”、“二道人情”、“三道人情”)。

  第一道人情(頭道人情)比較簡單,稱素人情,為白糖、土酒、麵條、雞蛋等;務川《南園記事》所說“婚禮不移聘幣,初通媒投紅東,不書名,以致意,謂之頭媒……”,此時,只涉及到女方父母,直系親屬。

  二道人情就是葷人情,除配製糖酒外,還要配豬肉(俗稱“條換”),這要擴大到外公外婆、表叔、乾爹乾媽。

  第三道人情又叫“裝香”,就是在二道人情的基礎上還要給女方的姑娘配布匹(衣服)、鞋、襪,女方父母要砍(吃)豬腳杆(豬腿),這是十分重要的,人情要再次擴大,並要通知什麼時候的酒(女方分姑娘的酒席),以便那個時候親戚都站攏來。這時女方要在香龕面前燒香、燒紙,要開年庚生月,生辰八字,確定婚期。

  吃了三道人情的姑娘,就是未過門的媳婦。男方可隨時到女方走動,特別是農忙時期,女方家大小事務更是義不容辭。三道人情之後,姑娘要縫製給未來丈夫的衣服、鞋子、鞋墊等。

  二、婚嫁

  婚期臨近,女方家長就要選上好的木材,最好的木匠忙於辦(打)嫁妝,嫁妝有桌子、板凳、櫃子、衣櫃、火盆架、洗臉架等生活中用品,有時是雙套的。有錢人家還要打發耕牛、田地、契約甚至陪女。

  1、哭嫁

  婚期的前幾天,姑娘開聲哭嫁,寨子裡、村子裡的親朋好友都站攏來。姑娘在哭嫁期間一般不吃飯,只吃些麻餅、酥食等。哭嫁的順序大體為父母、直系祖輩在世者、乾爹乾媽、直系長輩,平輩主親由長及幼,一般親朋以先後到來為序。

  臨出門上轎前,要在堂屋神龕前專門哭逝去的祖先,謂之辭祖。哭嫁的時間1至4天不等。姑娘哭嫁時,被哭者可陪哭,主要是至親長輩勸慰,也可贈給現金,謂之“眼睛水錢”,多為一般親朋、閨友。哭嫁歌詞自成系列,有完整的套詞,姑娘哭嫁時,也可結合自身家世、處境,現編歌詞。


獨具特色的仫飲食文化

  一個民族的飲食習俗是該族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在中國南方九萬大山南麓的仫佬族人民,他們有著怎樣的飲食習俗和文化呢?充分了解仫佬的飲食習俗,是全面掌握仫佬族文化的關鍵之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 ...

與眾不同的語言文化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在中國,大部分人都講漢語,但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語言和方言,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都有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仡佬語是仡佬族的語言,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與眾不同的仡佬族語言。   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仡佬語,只有千餘仡佬族 ...

文化,你知道多少?

  儺戲是遠古時代的儺祭活動轉變而成的戲劇形式,它是宗教文化和戲曲文化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很多少數民族都能夠看到儺戲的身影,仡佬族人民也非常喜歡儺文化,下面的仡佬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儺文化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仡佬族是西南最古老少數民族之一。仡佬族的居室、服飾、飲食、婚喪禮俗等生活習俗獨具特色;仡 ...

頗具民族特色的建築文化

  我們都知道,仡佬族文化歷史悠久,仡佬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大部分的仡佬族人民都居住在貴州省。其實我們對於仡佬族的文化或許不是特別的瞭解,那麼,小編將會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頗具仡佬族特色的建築文化,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仡佬族人民的風采吧!   居住環境:   清末及民國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劇減少,居住區域迅速縮小 ...

的典型食品哪些,傳統的民族飲食

  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飲食特點,當然了,也有自己的獨特的美食,典型的食品,在五十六個民族中也不例外哦!那麼你知道仡佬族的典型食品是什麼?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仡佬族傳統的民族飲食。   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 ...

傳統節日哪些 民間活動是什麼

  全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在中國就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那麼在仡佬族中,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民間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   仡佬族節日一:春節   春節是仡佬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從正月初一到十五,要舉行各種娛 ...

獨特節日,吃蟲節的傳說由來

  蟲子是一種高蛋白的食物,如今有著很多人有特殊的口味,這些蟲子就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之一。可是在一個民族中卻為了吃蟲有著專門的吃蟲節。   那麼,本期民族故事瞭解吃蟲節的傳說由來。   還想了解》》畫蛇添足的典故   傳說古時候,仡佬山蟲災連年,五穀歉收。人們面對蟲災無可奈何。寨老們經過商議,懸下重賞:誰能除掉 ...